第八章 徐徐展开的世界观(二)分了三份的线段

注册梦境师 疯魔大校 1841 字 2024-05-18

这些源于梦境的物品,我们组织称之为:

幻想物!

幻想物中的极少一部分……就是普普通通的东西,是皮包就只能装东西,是茶壶就只能烧水,是板砖就只能砌墙……嗯……或许还能拍人。

但是剩下的绝大部分,确切地说,超过90的幻想物,都是非常可怕的……”

司维此刻就像一个听他妈讲睡前故事的小孩一样乖乖地坐在桌前,事实上这故事……不,是这世界观真的太有意思了!他就这么瞪大了眼睛认认真真一言不发一丝不苟,想当初他要是念大学的时候就能这么认真听课,怕是国家奖学金评优保研早就一个都跑不了了……

当然,如果那样的话,他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走入这个世界了。

“实际上我就这么坐在这里干巴巴地给你形容,很难让你有一个确切的认识,说的再详细也来不得一个真实的例子栩栩如生,我可以给你举两个例子,但是要你选择,一个很沉重,一个很欢快,你想先听哪个?”

司维再一次警觉了起来,从小到大我们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什么有个好消息也有给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的选择题摆在你面前,我们很多人也都自然而然地会纠结一下。比方说有一天你老妈出远门了,然后你那不会做饭或是做法水平只能做出英国黑暗料理的老爹跑来跟你说:儿砸/闺女啊,我现在有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这种时候接下来的对话八成是类似“坏消息是我们家里只有方便面能吃,好消息是方便面有很多”这样的。你要是让他先说好消息,那这耍人玩的游戏就铁定是玩不下去了,你老爹就只能带着他聪明又机灵的儿砸/闺女出去吃饭或是掏钱点外卖了。

所以说可怜天下(不会做饭的)老爹心,你可以让他先说坏消息,这样他就能玩下去了……

但是实际上,或许我们可以给先坏消息后好消息的选择找出一些科学依据来。

好消息坏消息的问题本质在于对比,你先说了坏消息,由于对比强烈,人的心理上就会无形中把下一个好消息的正面影响效果放大;同样的,先说了好消息,强烈的对比就会使坏消息的负面影响效果超过普通的程度。事实上,即使不从对比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从事物的先后远近的顺序来考虑,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归结为“近因效应”,也即是当人们面对一系列的事物时会倾向于记住末尾部分的内容,因为之前的大量信息内容都已经逐渐模糊,甚至淡出记忆,相应的,后期的消息、记忆、信息相比之下显得更加清晰明显,同等条件下好消息缓解了坏消息的不安,坏消息淡化了好消息的欣喜。

但是身为一个文科生我们不妨用一种更文艺、文青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求助心理学家呢?

求助文学家同样可以得到令人豁然开朗的回答嘛!

钱钟书先生曾经在《围城》中这样写道: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或许角度不同,原理也不同……但是……至少也算是给我们做出选择提供了一个借鉴嘛!

所以,先坏后好,先苦后甜没有什么不好,相反,倒更能让人享受后面那“甜”的滋味。

言尽于此,司维读过《围城》,也记住了那句名言,更是对心理学的近因效应也很了解,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