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敢确认,但不离十,这个快马加鞭的劲装汉子,就是杨记米铺派来的。
有了可缩放地图,黑吃黑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如果杨记来的人多,李长风就会留书一封,再约时间交易。
如果杨记来的人少还敢出幺蛾子……嘿嘿,八百号膀大腰圆的农民,哪怕赤手空拳,反杀也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如果杨记选择报官,那就没办法了。
不过商人重利,这从天而降的馅饼,他没理由不要。
主画面上,农民已经抵达了交易地点,李长风看了下四周,确定没有灰色小点后,直接下令修建磨坊。
“遵命,建筑工。”
……
昆明城,杨宅书房。
杨怀安端坐在主位上闭目养神,在他前面的桌案上,摆着一套茶具。
杯盏莹白如玉,茶水青翠,烟雾袅袅。
杨寿卿仍轻摇着折扇,但步履却越发的急躁,连带这智珠在握表象,也快要绷不住了。
三十余里,快马加鞭的话,半个时辰足够来回……怎么还不回来呢?
哗啦哗啦
折扇晃动得急了,发出阵阵噪音。
杨怀安眉头微皱,拿起紫砂壶往杯中蓄水,在捏起杯盏放在鼻下,细细的品着茶香。
“爹,没时间了,先准备吧?”
“急什么?凡遇大事,更要戒急戒燥,方能看清本质。”杨怀安呷了一口茶,“他给的时间越少,就是不想让我们多想。看不清风险,利润再大,也宁可不做。”
“可是……”
“好了,一切都等你三叔回来再说。”
杨寿卿端起杯盏仰头牛饮,正把茶水包在腮帮子里面涮着,就见杨怀乐风尘仆仆的抢进屋来。
“咕咚”杨寿卿咽下茶水,“三叔!你快跟我爹说,哪儿是不是有粮?”
毛毛躁躁的。
杨怀安微微摇头,但看向杨怀乐时,眼中也不免闪过几分期许。
杨怀乐抹了把虚汗,“有粮有粮,上好的新米,精米。”
“爹你看,我没胡说吧?”
杨怀安也没理急躁的儿子,继续问道:“有多少?对方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