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初遇

有幸存者 潘1980 2253 字 2024-05-18

艾牧有些诧异也有些好笑。诧异的是这个人普通话的标准,显然之前受过良好的教育;好笑的是为什么陌生人见面总是这么几个问题,毫无新意。

“我叫艾牧,之前在南边两百公里外的山上独居,现在想找个有人的地方住下来。我的物资已经不多,不知道是否可以让我这个小镇住下来。这里是我最近半年唯一见过还有电力的地方,非常不可思议。”

中年男人说:“你有身份卡吗?给我看看。”

艾牧从衣服内口袋里掏出身份卡递给那人。没想到身份卡此刻竟然还有些用处,幸好之前没有弄丢。

中年男人拿出便携式读卡器,艾牧的身份卡在上面扫过时,“滴”地响了一声。中年男人仔细看过读卡器上的信息后又盯着艾牧看了看,随后把卡还给了艾牧。

中年男人说:“你还挺富有,卡里点数很多,之前从未用过吧?今晚只能委屈你在车上过夜,明天你可以在镇上找一处没人的房子,自己收拾,随后我会来找你。哦,我叫肖栋,这里是桃花峪。”

说完后肖栋转身离去,只留艾牧在这萧索的秋夜里有些凌乱。

呵呵,桃花峪,谁起的这个土得掉渣的名字。

艾牧在老镇发现一处喜欢的院子,里面还存留着简单的家具。打扫干净暂时住下后,艾牧终于结束半年来的流浪,算是有了个安身之地。

来到小镇已经两天,艾牧忙着房前房后收拾,没有离开住所太远。小院还没通电,也没通水,艾牧估计只有得到肖栋的正式认可之后,才能真正融入这个小镇开始正常的生活。

这两天艾牧见过的人没超过二十个,准确的说是十九个。他不确定这十九个是不是不同的十九个,相距太远看不清楚。这些见过的人大部分是成年人,只有一个孩子,没有老人。

“无明”发生后能活到现在的老人孩子不多,往往环境残酷时,老人孩子总是最为脆弱的群体。

肖栋还没有来访。那些小镇居民远远地打量着艾牧,没人主动靠近,故意保持着距离。既然如此,艾牧也不好冒昧凑过去,只能远远点头致意,而那些人并不回应。

镇上的居民大部分住在老镇上,有天有地的院子永远是最接地气的好居所。小镇四周有山有林有农田,小河在老镇西边流过。从艾牧来的方向也就是南边一百公里内没有人烟,因此这个小镇绝对可以称得上“繁华”。

离开沙城上山后,艾牧还没见到过这么多人聚集的地方。他无法确定这里人类社会的管理方式,有可能与历史上某些时刻相似,人不多时大家会选择自治和互助。

“无明”之后,只有幸存人口很多的大城市里还保留着公共机构管理剩下的人类,但相比“无明”之前却简化许多。

这是个“安静”的时代。

文明和技术没有退化或者消失,但因为人口急遽减少,除开幸存者聚集的几个大城市,已经很难再看到人山人海的喧闹景象。“无明”发生后,有些人选择继续留在城市,有些人选择像艾牧那样的独居生活。还有极少数选择彻底隐居,不再与仅存的人类社会发生联系。

艾牧曾经听说,有个机构还掌握着全球的人口分布数据。数据很少对外公布,“无明”后唯一也是最后一次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只剩不到一千万人,而且分布极为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带。

非洲人口只占总数的1,已经完全回到原始的状态。澳洲占5,南北美洲加起来有10,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20,剩下的都在亚洲。

这还是十年前的数据,没人知道现在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