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王妃自然看出了柳盼乐的窘迫,一愣过后便嘴上直笑。这楚姨娘与三小姐都是知足之人,没什么坏心眼,她不会反对她们与柳长妤走得近些。
“楚姨娘这几日在本王妃身边伺候,也该累了,你回院歇息吧。”
王妃圆了个场,楚姨娘与柳盼乐应声退下。两人走时还听王妃吩咐丫鬟道:“将小厨房做好的糕点与果脯先与柳枝院送些去。”
楚姨娘恭敬福礼,微激动道:“多谢王妃。”
楚姨娘是想靠到王妃这一边,但没想到王妃直接便接纳了她与柳盼乐。这意味着只要她不主动生事,她与柳盼乐的后半生,都会是平平安安的。
帘子片晌后垂了下来。王妃倏地叹了一口气,身子随之靠了下去,“楚姨娘太过小心翼翼了,我本就不会过多为难她。”
“她是娘亲提起来的,许是担忧母妃不大喜她,才多了几分忧心吧。”
柳长妤所说的娘就是她生母大薛氏。
“谁知道呢。”
王妃摇了摇头,说道:“这些年她从未生过事,在她那院子安安分分的,我早便看在了心里。”
“定是为了三妹,毕竟三妹再过个一年,便该议亲了。”柳盼乐的亲事全权掌握在王妃手中,这一点是铁上钉钉的。
“那孩子是个好的,楚姨娘没教坏她。”王妃慈爱地笑笑,又侧头问柳长妤道:“你们姐妹三人关系真那么要好?”
很显然,她直指柳盼舒。
屋内没了旁人,两人谈话什么内容都没了顾及。柳长妤颔首道:“二妹与三妹也同姓柳,自然是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不论怎么说,她们都是父王的女儿,我的妹妹们。我多两个妹妹,母妃不高兴吗?”
“乔侧妃那人,可不像是能教出一位性子好,又易相处的女儿的。”汾阳王妃忧心忡忡,要说王府内有谁她最要防着,乔侧妃便是唯一之人。
“二妹现下看来还不会生什么事。”
“可妤儿你莫要忘记了,她还是怀南伯府的外孙女儿。”
柳长妤敏锐地察觉到,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而且与怀南伯府与王府有关。看王妃弯眉皱起,说不出愁思,她禁不住问:“母妃,是京中出了事?与二妹的外祖父家有关系?”
“舒姐儿跟你交好,却未与你提及过?”
汾阳王妃略有惊讶,细想过后便明白了。她捏紧了柳长妤的手,缓慢道:“这节骨眼儿上舒姐儿还能与你交好,不是缺心眼就是太有心眼儿了。”
“母妃?”
“妤儿,你大舅前日上朝时,呈了奏章上去,劾奏怀南伯种种过失。怀南伯当场就发了怒,几次破口大骂,不过被韩国公劝住了。”
“那之后呢?”
“陛下看过之后,并未治怀南伯的罪,只训斥了怀南伯一通。为此下朝后,怀南伯多次与你大舅发生了冲突,且还有意寻了薛家的绊子。”
说到这里,王妃才温温和和地看向柳长妤。
柳盼舒外祖父是怀南伯,柳长妤的大舅是薛家大老爷。她们两人的立场很明显,已经分化开来了。
柳长妤猝然一笑,语气带着讥讽:“这便奇了,二妹竟不曾与我提过。说是不知情,这不太可能,她与她那怀南伯府的大表姐关系那般亲密,怎会对这等重要的事情不知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