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料话音刚落,头顶上一个黑影子忽地闪了一下。我不由一惊,急忙抬起头,只见一只既像猫头鹰又像金雕的大鹰展开双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我俩猛扑过来。我本能的急忙往下一蹲,躲过了它的利爪。它就一侧身,飞到扎西身后,一爪抓住扎西的衣领把他提了起来,还未等我反应过来,就提着他向旁边的石柱林里飞去,吓得扎西不由喊道:“救命呀——,救命呀——”呼救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大洞里久久回荡。
那几个女的没想到大鹰会一把将扎西抓走,吓得一个个呆若木鸡。说实话,我也没什么好办法,也来不及叫她们几个,只能跟着大鹰往前跑去。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大鹰把扎西带走。
大鹰提着扎西在石柱林里转来转去,转到左边一处画着野牦牛头颅图案的地坪上方时,忽然嗵的一下,把扎西扔了下来。
我就急忙往那儿跑,跑到跟前,发现前边不是平整整的地坪,而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坑,坑约一二十米深,坑内站立着上百头金黄色的野牦牛,野牦牛纵横排列,气势雄壮,好像是个牦牛方阵。野牦牛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也是一种耐寒动物。远在第四纪冰河时期,其祖先就活动在我国北部及欧亚北部一带,后来全球气候变暖,它们适应不了那炎热的气候,便千里迢迢迁徙于气温较低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生活。《山海经》一书中也曾多次提及。野牦牛体格强壮,身躯硕大,身长约一丈左右。两只眼睛圆圆的,炯炯有神。而身上的披毛又厚又长,就像披了一件战袍,宛如战将,威风凛凛,气吞山河。野牦牛的毛色主要有三种,即黑色、青色、金黄色,以黑色居多,青色少见,而金黄色极为稀缺。野牦牛性情凶猛,喜欢格斗。格斗主要靠两只尖角,两只尖角如两把弯刀,坚硬无比,可以刺穿铠甲和藤盾。因此多被运用于战争中。吐蕃王朝时,吐蕃大军就曾建有野牦牛军,冲锋陷阵,多用野牦牛军打头阵。没想到这个大坑内也摆放了一个野牦牛方阵,不知是何用意?是不是这座陵墓的主人曾经是一位将军,因为喜欢带兵打仗,因此就在这儿修建了一个野牦牛陪葬坑放置了这些野牦牛泥塑为其陪葬?
正想着,忽听得扎西在下边的牦牛堆里喊叫起来,“小贾,你还在那儿傻看什么?快来救我呀!”
听到他喊叫,我急忙往下看,只见他正从野牦牛的肚子下爬出来,抱着牦牛的后腿往其身上爬。
我知道他想爬出大坑,虽然坑里的牦牛都是泥塑品,但呆在这样的阵中也是挺可怕的,可大坑四周的石壁齐陡陡的,根本爬不上来。我身上没带绳子,莲花几个也未赶到,急的我满头大汗,不知该怎么办。
正在这时,坑下蓦地传来呼哧呼哧的喘息声,我以为扎西爬上来了,心上不由一喜,便急忙伸出手准备去拉他,没想到坑内的牦牛方阵齐齐地升了起来,升出地面,然后迈开脚步,嗵嗵地走了出来。步伐整齐划一,阵势威风凛凛。
我不由一惊,这些泥塑的牦牛怎么陡然间一个个都活了过来?这地方怎么修建了一个活牦牛陪葬坑?真是不可思议!
“小贾,快上来吧,我们来个骑牦牛大赛。”扎西骑在牛背上,一边得意地笑着一边向我招了招手,意思让我上去。
我可不敢上去,我估计这可能是牦牛阵,如果陷入阵中,不是被它们顶死,就是被它们踩死,于是就赶紧对他说,“快下来!这是牦牛阵,如果再不下来,你就出不去了。”
听说是牦牛阵,他吓了一跳,立即站起来,在牛背上腾挪跳跃,拼命往出逃。眼看就要逃出阵,没想到那只大鹰又冷不丁俯冲下来,向扎西扑去,扑到他头顶上时,尖爪用力一抓,便抓住他的衣领,然后提着他向右边石柱林里飞去。
我又只好跟着他们向右边追去。可牦牛方阵依然尾随而来,嗵嗵的脚步声震动的地动山摇。
我不敢回头,一旦回头,牦牛的尖角就会刺到我的胸脯上,因此只能一股劲往前跑。跑到对面,忽见一群藏野驴迈着整齐的步伐,“嘚嘚嘚”迎面而来。藏野驴,别名亚洲野驴,外形与骡子有点像。但比骡子敏捷矫健。主要活动于青藏高原,因此称藏野驴。其四肢秀长,身姿飘逸,脊背上的毛为棕黄色,腹部及四肢的毛色为白色。走起路来就像穿了白色高筒靴子的模特一样十分优雅,但跑起来速度非常快,与汽车有一拼。在草原上时常能看到藏野驴与汽车赛跑的场面。可这时候,藏野驴并没有奔跑,而是向我渐渐逼近,且一个个高扬着头,带有挑战的意味。
前边是藏野驴阵,后边是野牦牛阵,不管哪个阵,我们如果硬冲,肯定都冲不出去,只能避其锋芒往空阵走。现在的空阵,一个是洞深处,另一个是洞口那地方。我就决定往洞口那儿跑,可是刚跑了几步,忽听得扎西在头顶上叫道,“小贾,赶快来救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