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
第十个,兵家。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
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人。
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
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
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
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
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是在不断地战争中完善的,而春秋、战国,大国十几个、小国几百个,基本上每天都有战争,兵家的发展的最快迅速和完善的最好,可想而知了。
就算到了现在,科技时代,信息战、无人战、热武器战等,最后还是需要人去施展,过程也是需要战略和策略的。
孙武,字长卿,春秋时兵法家,称为吴孙子。
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扁鹊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
他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
留有《孙子兵法》一书。
孙膑,为孙武后代,称为齐孙子。他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
留有《孙膑兵法》一书。
第十一个,医家。
医家人有很多,但真正代表的有扁鹊,原姓秦氏,名越人。和孔子同时代。著有《内经》和《外经》,发明了四诊法。后又有华佗、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