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要赚钱了(二更)

越这个姓很少见,越蘅这个名字她却记忆深刻。

因为,越砚青,是前世,唯一有能力与李成弼竞争首辅大臣的人。

为人冷漠,处事果决,才思敏捷,精于算计,阴谋阳谋向来撵手就来。

她当年为了帮李成弼上位,在他手底下吃了不少的亏,有几次险些功亏一篑。

当然,后来她能将李成弼拉下来,他在背后也出了不少力气。

没想到,他也是崔老先生的学生。

越砚青抬眸看苏木槿,眸光清冷。

苏木槿心神一收,微笑点头,越砚青眉头轻蹙,收回了目光。

从崔老先生的宅子出来,一家人直奔镇上卖笔墨纸砚的铺子。

挑上中下三种纸各买了一些,又买了两支毛笔,并崔老先生安排的书籍,去结账时,一家人都吓了一跳。

“十五两!”

伙计笑着点头,“三本书共八两三钱,两支毛笔共三两,三种纸共三两八钱,抹掉一钱的零头,一共十五两。”

苏连华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钱袋。

苏木槿莞尔,看来赚银子的事要赶紧了。

“书不能少,毛笔可以先买一支,纸去掉中等的,小哥,你再算算多少银子?”

伙计又拨了一下算盘,“十二两。”

苏连华这才松了一口气,将银子倒出来递过去,伙计收了,将书和纸用纸绳捆了,并两支毛笔递给苏连华,“客人慢走。”

出了书铺,苏海棠轻声嘟囔了一句,“原来读书要花这么多银子,六哥把银子都花了,弼哥哥怎么办……”

苏木槿的脚步顿了顿。

沈氏听到,皱着眉看了苏海棠一眼。

本来打算有剩余的银子给业哥儿做身新衣裳,现在钱花的干干净净,倒是省了逛街的时间,一家人将业哥儿送去了崔老先生处,便去了与战六叔、战六婶说好的汇合处。

战六叔与战六婶还没出来。

苏木槿拉了棉姐儿在雪地上写字,盛哥儿在一旁笑看着。

等了约莫两刻钟,战六叔与战六婶回来,一行人坐了牛车晃悠悠回去,到十八里寨时,太阳已经落了山。

苏老太太这一次倒没有再摔打指桑骂槐,只是眼神跟刀子似的,嗖嗖嗖的往二房这边射。

沈氏早知道苏老太太是什么德行的人,叫了声娘就不再搭理她,自去灶屋做了一家人的晚饭端回屋吃了,再温了热水一家人洗脚洗脸,睡觉不说。

第二日,苏木槿跟沈氏打了招呼,一个人坐了村里的牛车去了镇上。

同路的大娘媳妇子见她一个人,有心想问一句,却被亲近的人死命拦着,还敢问,万一说了不中听的,刺激到了人,回头吊他们家门口算是咋回事!

苏木槿瞧着她们看她跟看危险爆炸物的眼神,笑了笑,不能亲近,那保持一些距离,互不干涉,挺好的。

等到了镇上,她估算了一下时间,径直去了上次见到二人的酒楼。

两人果然在那里。

顾砚山先瞧见了仰着小脑袋往上看的苏木槿。

苏木槿看见他,笑着同他招手,“顾砚山。”

一双黑眸亮晶晶的看着他。

顾砚山皱了皱眉,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

苏木槿进来时,文殊兰正支着脑袋愁眉苦脸,“我爹说我要是能把酒楼经营好,以后我想干什么他都不干涉,我要是把酒楼赔了,就得乖乖听他的话,娶他让我娶的妻子,做他让我做的事!我娘居然还说,让我赶紧生个孙子好给他们文家传宗接代……”

苏木槿听的笑出声。

文殊兰没精打采的侧头看了她一眼,“苏三姑娘,你来啦?”

“文老爷交给文少爷一间酒楼,让文少爷经营?”苏木槿笑问。

文殊兰叹气,“是啊,少爷我现在是水深火热,让我吃我在行,经营……”

“我有个经营法子,文少爷要不要听一听?”

苏木槿笑眯眯的看着文殊兰。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她只隐约记得,前世,文殊兰从文老爷手里接了一个酒楼,另辟蹊径,将酒楼经营的有声有色,一路开到了京都应天府。

文殊兰立刻来了精神,“什么法子?”

“我说了法子,若文少爷觉得可行用了,我可是要收银子的。”苏木槿依然笑眯眯的道。

顾砚山瞪眼,果然,这小丫头笑的灿烂的时候就是算计人的时候。

文殊兰点头,“给,只要能让我把酒楼好好的经营起来,你要多少都给!”

“我以经营法子入股,不管文少爷的酒楼经营的多好,我只要一成,如何?”

------题外话------

二更来了。

不知道你们信不信,我家里下午又停电了,简直泪奔

三更九点半来看吧,么么。

连荣气的一口唾沫吐到账房脸上,“放屁!”

“二掌柜的,是真的!几个伙计想拦你……怎么拦都拦不住啊!”账房先生心里将人骂了个狗血淋头,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若不是苏连荣有个爬了爷们床的姨娘闺女,他这会儿早吐还了回去。

苏连荣再是暴跳如雷也没有用,醉香居的账空还是要补上的,不然被李家老太太查出来,不但他这个二掌柜可能要丢,苏姨娘在后宅也得遭冷落。

苏姨娘肚子里那可是怀着李家的金孙,只要他这个外孙生下来,以后还怕短了银钱吗?

苏连荣分清利害,让账房先把账记着,沉着脸回了趟李家后面的小巷子,李家的下人都住在小巷子里,他因为家里出了一个姨娘,单独分了一个小院落,三间主屋,两间下人住的厢房,并一间厨房,院子里还单独打了一口井,关上门,那就是自个儿家。

张氏早先在当了李家小姐的奶娘后,怕做家务粗了手遭主家嫌弃,两口子就花了十两银子买了一个粗笨的小丫头洗衣煮饭打扫卫生。

这么些年过去,小丫头已经长成了大丫头,见他回来,垂着头福了一礼,“老爷回来了,太太在正屋跟许良家的说话。”

苏连荣摆了摆手,往正屋走,“去弄点热茶过来。”

丫头应了一声,关上院门去了厨房。

张氏见苏连荣这会儿功夫回来,脸色还十分难看,心下就是一突,三两句把许良家的打发了,凑过去,“他爹,出什么事了?”

苏连荣接了丫头递过来的热茶,连灌了几杯,才拍着桌子道,“老二两口子太不是东西了!”

张氏一愣,“老二?”

苏连荣便将前因后果说了,张氏又气又怒,“二十两,你是疯了吗?咱们这天天还得往姨娘那贴银子,哪来二十两给你补空?回家找老二两口子要去!他们敢给你下套,就让他们自己掏银子,这摆明了是坑你。”

“你说,老二是不是知道了我找李秀才的事儿,故意报复我的?”苏连荣皱着眉问张氏。

张氏不以为意的看他一眼,“知道就知道,就他们家那样儿的读什么书,不好好的当猎户挣辛苦钱!”

苏连荣拎起茶壶又倒了一杯,摩挲着杯子好一会儿,才道,“你可别忘了,老二两口子是在大地方待过的,老二媳妇也是在宅子伺候过人的……”

闻言,张氏蹙起眉,“你不说我还把这事儿给忘了。他们家那小子找了谁当先生?”

“说是姓崔的一个老先生。”苏连荣啜了一口茶水,“这事儿你别管了,我回头找人踅摸踅摸,左右几两银子的事儿。”

张氏的眉头拧了拧,“哪里还有银子?昨儿个姨娘又让人捎话进来,说手头没银子了。”

苏连荣也拧了眉,“老太太跟太太那么看重孩子,还会短少了她的银钱?”

“小鬼难缠,后宅里的事儿你不懂,老太太和太太看重,那也只是护着孩子,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姨娘想培养自己的可心人,没有银子哪能成事儿?”

苏连荣嗯了一声,“行,姨娘那边你多上点心,家里的银子先紧着她,昌哥儿那边也别落下了。”

张氏应了。

苏连荣又问,“蓉姐儿呢?”

“被小姐叫去逛花园了。”提到苏芙蓉,张氏脸上露出笑容。

苏连荣也是一喜,“那可是好,蓉姐儿能入小姐的眼,以后跟着小姐也是好的。”

“可不是吗?小姐跟蓉姐儿的年岁相当,小姐以后嫁了人,我去求个恩典,说不定咱们一家能当陪房去姑爷家,咱们蓉姐儿也能得一份儿好前程。”

苏连荣笑着点头,随即又叹了一口气,“你回头多教教蓉姐儿,为人处世穿衣打扮,十二三的大姑娘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般随心做事了。”

张氏嗔瞪他一眼,“关系到孩子的前程,我还用你教。”

苏连荣哈哈大笑,回来时满心的抑郁这会儿消散了大半,等过两天回十八里寨一趟,把银子再要回来,这事儿就算了了。

有一点,苏连荣说对了。

苏家二房确实是知道了李秀才前后反复的态度是他捣的鬼,却不是猜的,而是灌醉苏连荣后,他自己亲口说的!

直到回到家里,苏连华脸上的愤怒还没褪去。

正屋里,老太太摔摔打打的,“真是养了一家少爷少夫人千金小姐,一大家子的人等着吃饭,话都不说一句就不见人了,眼里还有没有我们老两口……”

苏连华的脸色越发难看。

沈氏瞧着,反倒不生气了。

推了几个孩子回屋睡觉,将苏连华拉回了他们自己屋。

业哥儿小小的身子站在夜色下,一双漆黑的眸子里多了几分与往日不同的光芒,“三姐,大伯不让李秀才收我当学生,是怕我将来有出息了,咱们二房压过他们大房吗?”

苏木槿垂首看着他,没有说话,点了点头。

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比他好。

她抬手摸着业哥儿的头,轻声问弟弟,“你害怕吗?他既然能收买李秀才,说不定以后……”

业哥儿摇头,目光坚定,“我才不怕他!他不让我们过好日子,我们偏要过好日子!”

苏木槿拍着弟弟的小肩膀,笑了。

真好,这一世,哥哥和弟弟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变化,不会再像前世那样了。

盛哥儿站在两人身后,怀里抱着棉姐儿,不是很宽厚的胸膛却为姐弟俩挡住了寒风,一双眸子有些深沉的看着正屋西间。

……

翌日一早,苏连华敲开正屋的门,进去跟苏老爷子说了今日要带业哥儿去镇上读书的事,苏老爷子皱着眉,“供养一个孩子读书要花不少银子,家里就靠你一个人进山打猎,你身体吃的消吗?”

苏连华有些意外苏老爷子突然关心起他来,心底有一丝悸动,可还不等他笑着说不碍事他吃得消,苏老爷子又说话了,“我看这书不读也罢,让盛哥儿与业哥儿跟你一起进山,学些打猎谋生的本事,再加上咱们家里那一二十亩地,以后也饿不着。”

苏连华的心,瞬间就冷了。

家里那一二十亩的地,都是他在种,老三、老四偶尔会搭把手,老大、老五并家里玉字辈的男丁除了他们家盛哥儿和业哥儿,还有谁下过地?!

“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也跟我一样把脑袋拎在裤腰带上过日子,他们哥儿俩都有自己的路走,走的好就继续走,走不好就再回来,家里的地山上的猎物都不会跑。爹,没什么事的话我们就走了。”

苏连华说完这一番话,没再看苏老爷子,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掀了帘子要出去的时候,又对苏老太太道,“我问过梅娘,今日不该二房做饭喂猪喂鸡鸭。”

苏老太太正撇着嘴不屑的看他的背影,被人逮了个正着,直到苏连华出了正屋,她还一脸僵硬着。

一家人没有在家中用早饭,出了院子就去了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