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明人来也

我的粉丝是昏君 杨柳 3485 字 2024-05-18

不卖了,不卖了!宁可烂家里也不卖!

可烂了也心疼啊!若是再过几月,又要到夏收了,到时可怎么办?!官府可不收他们的粮啊!

想想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大规模的将囤积的粮食抛售出来,而朝廷似乎也没停手的意思,只要是那个价就收!

下西洋,海外海垦是笔巨大的费用,要用粮的地方太多了!吕宋那儿既然有那么多遗留海外的汉人,那朝廷为什么不能去将那地收归过来?!听说那个西班牙人不是东西!总是屠杀汉人,当初太祖为什么起义的?!简直岂有此理!犯我汉者,虽远必诛啊!

最关键的,那儿可有大金矿啊!听说还有好多狗头金呢!那个火者亚三久居海外,不会错的!这可比穆妃娘娘的话本靠谱多了!

他们哪里晓得,火者亚三早就趁着入宫教正德葡萄牙语时,被人提溜着去见过简宁了。

在恩赐一些礼物后,这位自然是按照简宁给出的蓝本来描绘海外世界了。什么从广州出发,过安南,过满喇加,到渤泥国补给,再往下,到爪哇国,再往下有一片大陆,乃是无主之地,只有一群衣不附体的土著。

至于火者亚三怎么知道的?当然是跟着西洋人的船曾经到访过,只是回来的途中那些人都挂了,而他勉强活了下来……

据说那大陆有大明这么大,土地肥沃,到处都是金矿,铜矿,那些西洋人就因为贪心,装了太多金银之物才沉船的……

这说得有板有眼的,听着就带劲!一些老走海的海商其实手里有一代代传下来的地图,到爪哇国的航线他们有啊!不说了,立刻买粮买装备,组团开拓去!

火者亚三看着这些疯狂明人感到有些害怕。因为他实在不明白这穆妃娘娘为啥要他这样说。可他又不敢不说,因为很显然,穆妃娘娘知道葡萄牙打算做什么,且已知道他们在壕镜(澳门)驻扎下来的事……

这事若被天子知道,他们还能活着走出大明么?且这大明给予他的荣华富贵他也舍不得放弃!穆妃可是陛下的宠妃,且有皇子傍身,他没道理不巴结!

反正怎么看穆妃也不会坑自家夫君江山的,胡说就胡说呗!说到现在,他自己都有点信了呢!

至于那些西洋人……

呵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管他们死活?!

寒冷渐渐撤退,天气也渐渐回暖了起来。到了三月的时候,也无甚人抛售粮食了,而一支由民间商盟组成的船队也整装待发,齐聚在泉州港,随着船长的一声令下,御赐的大明日月旗慢慢升起。

这是一面刚刚设计出来的旗,是正德听闻西洋人皆有自己国家的旗帜后,他亲自设计的。

这是大明第一面国旗,也是这群海商第一次以国家臣民的身份出海。以往他们都只能偷偷摸摸的,可这回却是带着荣耀出行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洋,明人来也!

大明正德七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晚。二月初的天却还令人放不开手脚,寒风猎猎呼啸着中原大地,似预示着这个春日的不平凡。

古老而庞大的帝国被一道道新政令撬开了一个角,以着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着整个大明,甚至连邻国都受到了影响。

开海带来的震动持续显现着,短短几月,土地的价钱已是跌了三成,一副风雨欲来的样子。

而更让商贾权贵痛恨的是,官府挂出招牌,直接从农民手里收粮,以此来平衡市场。经过最初的慌乱后,这些人想了个法子:比官府开出更高的价钱来吸引农民。

而官府也不来过问,完全一副“无为而治”的态度,这也令一些人胆子大了起来。

将市面上的粮都收光了,到时罢市,看你们怎么办!

简宁听了这事,简直都要笑出声了。正德动这脑子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敢提开海,早就料到了这场面,早就让地方官府偷偷收了一笔粮,才借着神种问世的由头顺便收粮。

且因有预谋,打了那些商贾一个措手不及,惶恐的农民早就跑官府,将手里大多粮食都卖给官府了好么?

她不是学经济学的,可大学也不是白读的好么?最基础的经济学还是懂的好么?

正德比她更邪恶,自己教了他这些基础知识后,居然自己又琢磨出许多更深奥的东西来,把一群权贵玩得团团转,嘴里直呼“这才有了当皇帝的滋味”。可见,他现在是多愉快了。

那些商贾也是活该。平日在地方上和官绅勾结,阻碍朝廷委派官员办公,身上就没一个是干净的!所以宰了也就宰了,也没什么好可惜的。

一群人高价囤积了不少粮食,可他们很快就发现,罢市没什么卵用。因为地方粮仓上已收了不少的粮食。而这时代可是农民居多,他们都会留下一部分粮食自己吃,而城市里的粮主要还是供应城市居民。

这年头,城市居民才几个人?

且罢了几天,就出事了。也不知是不是有人煽动,先是各种谣言乱出,说某某带头抵抗国法,阻碍县太爷办事,阻碍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作死,是跟朝廷作对云云……

谣言酝酿了几天,便是有读书人带头闹事了。而地方官则跟集体眼瞎似的。倒不是这群人道德高尚,而是这些地方官到了地方上总受这些权贵,乡绅挟制,听话则有点外快,当个盖章官;若有点想法,轻则丢官,重则没命!

这会儿奉密诏搞事,再不雄起不显我辈无能了么?

于是局势很快演变得恶劣起来。某地士绅因当众羞辱父母官,并令仆人殴打了某个农民伯伯后,积压许久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一群衙役将动手的仆人抓了起来,而官员则是假装气得晕倒,然后那位可怜的乡绅就这么活活被人用东西砸死了。

最后上报时的奏折大概是这样的:羞辱父母官,殴打百姓农人,引起极大民愤,推搡中摔倒而死……

一连多日,多地都在上演着各种乡绅意外死亡记,大明似乎正在经历着某种阵痛般,每日总有腐朽在死去。

简宁看着正德让张永给自己送来的密报,神情显得冷漠极了。张永躬着身,问道:“娘娘,再这么下去恐也不妥的。奴婢下面的狗崽儿来报,那些百姓似疯了,若不是地方官府惊醒,恐怕会有人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