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打起来了

我的粉丝是昏君 杨柳 3389 字 2024-05-18

正德沉默了会儿,看向李东阳道:“西涯先生怎么看?”

焦芳走了,李东阳就成了首辅。刘健年岁大了,虽也被天子感动,托着老迈之躯来了京城,可谁都知道,他也不过是来过个场,全了君臣之意,让天子心里好过点。

79岁的老人已不适合再这么操劳了。

“臣觉谢大人所言极是。我大明水师与西班牙水师尚有差距,若是想远航,还需借西洋人之力,让其狗咬狗。”

“谢师父的意思是……”

正德明白过来了,“这葡萄牙人这回来是想与我们合作?”

“不错。”

谢迁笑着道:“他们那点龌龊事全大明都知道了,在京城时,可没少活动。”

“哈哈。”

刘健大笑,“老臣听说这门路走到穆妃娘娘的娘家去了,难道他们不知穆妃最是守礼法么?”

“刘爱卿也知穆妃性子?”

听人夸自己老婆了,正德有精神了,目光炯炯地望着刘健,道:“她那人其实是胆小。”

“穆妃是君子。”

刘健一脸正色地道:“她乃草民时便敢抨击刘瑾,可见非胆小怕事之人。”

杨廷和不动声色地道:“刘公很是欣赏穆妃娘娘啊。”

“哈哈!”

刘健又是大笑,“老夫敬天下可敬之人。穆妃娘娘虽为女子,可足为忠义正直典范,这等奇人,老夫岂有不欣赏之理?说起来,那两篇骂刘瑾的文我还藏着呢,时不时拿来看看,真是痛快!”

正德脸上尴尬了,几个老臣憋着笑。刘健如今79了,以前性子就直,现在更直了,这话说得让天子有点挂不住了。

正德耳朵尖有些发红,有些心虚地道:“以往之事皆朕所误,爱卿就莫再提此事了。”

刘健摸着胡须笑眯眯地道:“老臣这回入京其实就是想看看陛下。陛下如今老成持重,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老臣甚为欣慰。老臣七十九了,没多少日子好活了,能见到陛下亲自拨乱反正,下诏罪已,励精图治,老臣死也瞑目了。来日,见了先帝也就有了交代……”

说话间眼睛里便是有泪花闪动,他拉着袖子轻轻拭去,笑道:“让陛下笑话了……人老了,就容易格外伤感……”

正德叹息了一声,“无妨……近日朕也总想起父皇,特别是吃着土豆的时候。父皇若在世,有了这东西,又何愁大明不强势呢?罢罢罢,说些高兴的事吧……往事已矣,或许,这就是命吧……”

提起先帝,几个老臣也是一阵伤感,纷纷叹息了一声,拉着衣袖摸了摸眼角,俯身行礼道:“臣等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明君开创大明盛世!”

缠足的问题越闹越大,就是外国使臣都关注了起来。为了满足喷子们的要求,皇家日报改成了一日一刊。

这下有些人品出味了。这哪里是穆妃要跟他们杠?分明是天子又想出什么阴招,拿这事想撬个口子罢了!

听到这些传言的正德都乐了!

他有屁个阴谋啊!他倒想丈量全国土地,可如今时机还不到,还不是下手的时候。所以什么天子借穆妃手探路这类的屁话纯属脑补。

像朕这样的汉子真要整治你们,还会让自己婆娘出面么?!不过是看自家婆娘玩得挺开心,顺着她,让她玩罢了。

再者,朕只是单纯的看这事不顺眼好伐?一群鸟人正事不干,整天抨击这个,维护那个……好似少了他们,天就要塌了似的。之前开海,也是哭爹喊娘的,搞得一副天下要大乱的样子。

可看看现在呢?这海开了,还准备下西洋,天塌了么?天没塌,反而好好的,就短短时候,百姓的生活水准是得到明显提高,街上连乞丐都没少了,都去做工了。

江浙那边现在到处在招工,只怕人不够,不怕人多的。所以,这群鸟人的屁话听都不用听,看不顺眼就怼几句,别憋屈了自己。这是正德总结出来的。

所以自己婆娘怼你们是给你们面子了好伐?

可怜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君父脑回路如此奇葩,只凭着脑补,便是慢慢没了声音。当然,也不乏那种硬骨头的,天天喊世风日下,到后面唐寅都懒得让这些人的文章刊登了。

至于打上门来闹?呵呵,直接轰出去!

于是乎,闹得轰轰烈烈的缠足事件就这么结束了。而换来的结果是,一群贵族女子公然放脚。

其实简宁有时也是夸张的。虽说将叫裹成弓形的主儿也有,但那毕竟是少数。

此刻的大明正强盛,还未被外族打趴过,思想与民族自信上要强大点。所以好多人只是将脚稍微裹裹,对骨骼的伤害还没那么大,所以放脚也只是吃上一段日子苦头,慢慢也就好了。

那些权贵家长们也不大敢吱声。因为天子最终还是发话了。天子亲自写了一篇文,刊登在皇家日报上,算是为这个事定了基调。

缠足乃是以色侍人,且不孝之举,不可作为妇德标准。

这文章出了,缠足的事算彻底定下调子了。天子都发话了,谁还敢逼自家孩子缠足?再往严重了说,不孝的人能入朝为官么?你这是人品有问题啊!

放吧,放吧,反正以前的女人也都不缠足,这回就让让穆妃好了。

正德七年就在这热热闹闹中过去了。开过年来的春天,海上传来了消息。

一艘明朝的商船被人劫掠,经福建海道使彻查,发现此事乃是一伙西班人干的。这消息一传出,福建一带就炸锅了!

福建地少人多,自古就有出海为生的传统。这回朝廷开了海,他们也总算可以正大光明地出去赚钱了。听闻吕宋岛上有许多奇珍,甚至有不少矿产,便组织起船只跑海。

一次两次下来,消息就传开了。那些土人很喜欢丝绸,拿着大量黄金来兑换。这说明什么?!人家那就有金矿啊!这等人傻钱多的事还不上心,活该穷死啊!

于是乎,一群商贾就组织起人和船去吕宋,除了贸易外,便是到处找金矿。

听闻这西班人居然劫掠了老乡的船,怎能不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