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跳不开的历史深坑

我的粉丝是昏君 杨柳 3443 字 2024-05-18

虽正德没能如愿,不过对百姓来说总是好事。宁王的造反能以滑稽的模式结束,最大的受益者不正是百姓么?

垂头丧气的正德回京后听了简宁一番分析后倒也放下了。也是,若不是治理有方,百姓怎会如此?民心可用,我辈还需持续努力啊!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便是到了正德二十年,公元1525年,原本历史上四年前就该死去的正德没有死,这也让简宁渐渐安心下来。

这一年,朱厚照34岁,简宁35岁,驹儿十四岁,龙凤胎十岁,双胞胎七岁……而除此之外,简宁与正德又在三年前生下了第二个女儿……

简宁坐在窗前,逗着小女儿箬华时便觉有些恍惚。她自正德三年在那间小破屋醒来,不知不觉竟已在这生活了十七个年头,从一妙龄少女变成了老妇。

三十五,在后世或许还只是熟女,可在大明却是老妇了。想想皇太后都已起了为驹儿纳妃的心思,便觉有些无奈。

自己居然马上就是要当奶奶的人了……

当然,她是不会让驹儿这么早成婚的,起码也得等十八岁。当然,这事有个人比她更着急。

常年跟简宁混在一起的皇后已彻底成了个科学怪人。她不研究任何东西,但却觉科学最伟大。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她会严格按照科学的定义来做事。在询问了御医,早婚早育的危害后,她坚决反对驹儿早婚。

皇后一辈子无宠无子,几个孩子对她颇为尊重,加之简宁又教育得好,在孩子们心里皇后其实跟他们母亲一样。孩子们常说,他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有好几个娘来疼。

孩子热心,自己又没孩子,皇后自然把几个孩子看得跟自己眼珠子似的,为此素来懦弱的她居是反驳了皇太后的意见。好在,皇太后也不是那种骄纵的人,在询问了太医后,虽是遗憾,但也只得作罢了。

脑里正在胡思乱想着,外边崔余朴进来了,“娘娘,皇后娘娘来了。”

“哦?快让我去迎迎……”

“妹妹不必起身了。”

皇后踏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德妃与贤妃,简宁一看便乐了,“姐姐们今儿是怎么了?怎将朝服都穿起来了?”

皇后笑着道:“刚太后派人来说,说是英吉利使臣还带了女眷。太后听闻后,打算在内廷办一场宴会,宴请这些女眷,故而我便将德妃贤妃都叫来,一起将这朝服穿上,也好震慑一下那些蛮夷。”

“可不是?”

德妃举着团扇半遮着嘴打趣道:“知妹妹最不喜朝服,怕你闹别扭,这不我们都一起来了,好帮你呀将这朝服穿上去,让那些蛮夷一睹咱们名声响彻海内外的大明皇贵妃的风采!”

所有的事都朝着简宁预期的那样发展着,看着皇家日报上的报道,大明各地的红火,国家税收的蒸蒸日上,国力不断的增强,简宁感到了自己穿越的意义,也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只是,生活之所以美妙概因残酷的变化总是来得突然。而这种残酷,正是体现美好的意义所在。

大明正德十四年夏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了!

理由是正德身为天子居然跑去边关,还大肆开海违反祖制……

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原本历史上这家伙也是在这年这时候造反的,唯一不同的是造反的理由。

现在的朱厚照同学堪称明君,荒y无道自然不能说了,所以偶尔犯二的行为也就成了朱宸濠同学造反的理由。

其实在这之前,正德就已经发现宁王起了坏心思。之前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宸濠恢复王府护卫,畜养亡命,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其意图不明而喻。

只是正德念着朱家血脉亲情,只是收了他的护卫,下饬令,以为这样可以让宁王收敛点,灭了那等不该有的心思。可他没想到,宁王不但没收敛,反是造反了。

朱厚照望着奏报,有些欲哭无泪。而更让他欲哭无泪的是,他的大总编唐寅也被宁王抓住了。

要说唐寅怎么会去江西?其实他是去调查匪患的。江西地少人多,又不是靠海之地,经济发展缓慢,故而匪患不决。正德觉着这事不好,就让唐寅带人亲自去调查,还让带上了博士,想看看江西有什么产业能发展,从源头上治理匪患。

可他万万想不到,唐寅会跳到宁王的坑里去。本只是去寻点方便的,没想到人就被扣了。

连带着带去的人都被扣了,这对正德来说简直忍无可忍!

骂他可以,但不能伤害他的人!唐寅如今也是他手下不可或缺的人才,而那那几个博士更是难得。大明如今就缺经济博士和科学博士。简宁在内廷所授学问已被世人知晓,那些喜欢奇淫技巧的工部官员觉着自己研究的东西与皇贵妃所学一样,便也冠以科学的名称,自己也自称乃是科学派。

这回去江西的就有几个拔尖者,这样的人才被人扣了,可想正德是有多恼火了!

不用说了,立刻就准备御驾亲征,朝臣自然是反对。只是太子一句话却是让朝臣们退缩了。

难道大家忘记前不久反对天子御驾亲征的结果了么?

得了!派点能干的将人看住总比他偷偷跑掉的好,若偷偷走了出了什么事,那才搞笑了。

只是天子的御驾亲征未免动作也太快了些吧?这时一些朝臣意识到,他们的天子可能真得是军事天才。兵贵神速,这话人人知道,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正德将人分成三拨,第一拨乃是锦衣卫组成的斥候,先行到达前哨通知各地官府做好接应大军的准备;第二拨便是他亲自上场了,直接违反了平日辎重队先行出发的常规套路。

一人二马,五百人组成的骑兵队自己驮着辎重,护卫着天子去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