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发展中的徐家镇

鬼片的世界 方所 3915 字 2024-05-18

等到了二夫人浸猪笼那天,小布真的花了几个大洋买了一头白猪去浸猪笼,至于真正皮肤白花花的二夫人,就被小布偷偷带回自己家。

劫后余生的二夫人喜极而泣,用尽了自己十八般功夫取悦小布,三夫人看到了也不甘示弱,穿上诱惑的衣服,跟小布上演了一龙二凤的把戏。

战斗直到深夜!

所以公安局的队员有幸见到了第二天,他们的局长大人小布脚软地走回局里上班的样子。

一时间公安局里传起了局长小布的花边新闻。

这种事情黄晟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

他的注意力放到了这次事件冒出头的初六身上。原本黄晟就打算将初六调到自己身边考察和培养,只是后来太忙了,一时忘记了。

本来想找个时间跟初六好好谈谈,看看她是不是在灵符绘制这方面有独特的天分,如果真有的话,那对黄晟就有很大的帮助了。

不过这时又发生了民众询问分期买房的事情,黄晟就干脆拉了初六和小鱼两个人的壮丁,让他们去回答民众的问题。

初六和小鱼两人都很聪明,经过这段时间,他们也隐隐猜测到了大帅府谁才是真正的话事人。对于黄晟的命令,都不敢违抗,何况黄晟派他们去新开的房管局工作,每月都是给薪水的,薪水比他们在大帅府一个做厨师,一个做侍女,要高的多了,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两人的上任让黄晟轻松了不少,而且两人语气诚恳,表意清晰地解说政策,让许多人意动。当然这跟黄晟这段时间以来的做的“好事”是分不开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黄晟强制征房拆迁让一批镇民,到现在都没有稳定的住所。

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后,有不少人纷纷掏出18个大洋,选择了分期付款。

小鱼和初六按照黄晟要求,开出了三份房契证,加盖大帅府印,房管局一份,大帅府一份,个人一份,以后凭房契到房管局缴纳每月房款。

讲道理的话,黄晟这批“一期房”虽然只有一层,但比很多人之前的危房旧房,不仅要大上不少,遮风挡雨方面也要好很多,这也是吸引一些人购买的原因。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一开始买房的大多都是那些被黄晟强征房子补偿拆迁款的人买的房,后来看到房子热销和价格便宜后,又有不少乡绅富商,也加入了进来,买了几套房子在手上。

就连黄百万,居然也叫黄晟下手几套房子,以备后用。

让听到这话的黄晟,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不管怎么说,短短两个星期的时间,黄晟就将大部分房子外售,顺利将部分本金回笼。

黄晟这时候就准备开启下一步计划了,不料这时候,他老家的几个乡绅,托黄百万的路子,找到了黄晟,希望黄晟能帮他们在大帅面前说话,他们想要承包另外一条路两边的土地,打算像黄晟一样,建房卖房。

对于黄晟来说,这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所以黄晟装模作样地表示会努力帮他们在大帅面前美言,然后没多久,大帅府就传来大帅批准的消息。

大帅一批准,黄晟老家的乡绅们,就一起凑了2000枚大洋,买下了从徐家镇到平阳村洋灰路两边的十亩地,左右各五亩地。

再接着,收到风声的徐家镇的乡绅们也动了起来,黄晟建房子卖房子赚钱的事情他们也见到了,也想着分一杯羹。

对此,“徐大帅”统统点头。

徐家镇的乡绅们买的土地是徐家镇到李村洋灰路的八亩地,花了1500枚大洋。

还有一个徐家镇乡绅和黄晟老家乡绅居然联合起来,找到黄晟,说要平阳村投资建再一座砖厂,说是看好徐家镇的市场。

“徐大帅”都一一满足,童叟无欺。

于是,在这民国,黄晟体验了一次政府卖地补充财政的快感。

人力物力财力都到齐,黄晟毫不犹豫开展了下一步的计划,真正地改造主干道。

他先是在主干道的两边,各自建了一个公共厕所,并且下达规定,镇民每天的夜壶粪桶都必须倾倒在公共厕所,如有发现随意乱倒现象,第一次罚款,第二次重罚,第三次拘留。

这项新规新出现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扭转不过来习惯,随意乱倒在池塘河流里。

但是随着小布局长重磅出击,狠狠罚了几家人,尤其是原亲兵队长所在的徐家后,这才有了显著改变。

而随着镇民习惯将排泄物倒进厕所一段时间后,整个徐家镇附近的水流干净了不少,再也不会洗着衣服的时候,突然看到河面上漂过一条浅棕色的圆柱形物体。

建立公共厕所只是第一步,接着就是沿着主干道建立的就是两边的各个临街店铺,还有翻新原先没被拆迁掉的一些旧房。

这些临街店铺就不是外面那些房子修建得粗暴简单,用黏土石灰沾黏的墙壁。

主干道这些店铺在黄晟计划中,是要统一采用洋灰建筑,一个个要建的坚固豪华,还得是两层楼结构。

黄晟对此是有大用的。

这些临街店铺还没建好,只是规划的风声一传出去,就引来很多看好的商家或者乡绅想要购买,甚至徐家镇外的人都有。

也由不得他们不看好。

除非是瞎子,否则不会看不到这大好的局面。

黄晟从推行修路以来,在徐家镇创造了那么多工作岗位,大笔大笔的资金洒了出去,许多百姓都跟着吃肉喝汤,口袋里的钱,也难得地鼓起来了。

尤其是一些乡绅跟着黄晟也从事了“房地产”开发或者开厂,人力需求一下子激增,用工荒到来,这些“地产老板”或者“工厂老板”不得不加工钱,以便能招到足够的人手。

为此,不断有外地听到消息的百姓,不辞辛苦,来到徐家镇,就是为了混一口饭吃。

他们大多都如愿以偿。

虽然这些私企老板,为了节约成本,没有黄晟这个“国企”给的待遇高,但比起他们在原先的地方,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好工作了。

工钱提高了,老百姓消费的欲望就强了。一些机灵的人就地摆摊,做起了小生意。

做小生意的人多了,徐家镇市面的产品就变得繁多起来。

产品多了,又反过来刺激到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市面上这么多东西,总有是一款是你想要的。

比如女儿家买点胭脂水粉,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免得自己男人口里有几个钱了,就跑去花在不三不四的贱人身上。

比如给嘴馋的小孩子买的冰糖葫芦,或者其他小吃,看着他们在欢快地嬉闹,为人父母的,心里也就别提有多开心了。

比如家庭主妇扯几块花花绿绿的上好布料,给一家人裁缝制作几件朝气的衣服,不用像以前,一件衣服打满补丁,穿好几年。

比如买几块肥白的猪肉,给家里改善伙食,比如买几件耐用的家具,比如………

种种不一。

一时间,整个徐家镇朝气蓬勃,喜气洋洋,让很多有心的人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