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爹低声笑道:“呵呵,小五说五六桌就够,不用准备十几桌的。等会让他安排。”说完两父子哈哈大笑。
张爹小声提醒他,“你大伯他们有数,会让客人先入座。你机灵点别落下哪位客人。”
见他点头,张爹忙着去找掌勺师傅,他还得让他看看是不是加些硬菜?小五一直要求必须要简单缩小影响力,他已经比起小五婚宴酒简单了,可这回县城乡里全出动了,他还得找掌勺师傅商量看看。小五在招待男客,他老伴带着小闺女张罗回礼,大闺女陪着女客。全家只能他出面安排。
张母带着小闺女在东厢房喜子他们的书房里。原先空荡荡的一间屋子,现在堆积满地。几天前张国庆就跑到杨柳屯订了两百个小竹筐。每个小竹筐外边贴了张小张红纸,刚好里面装上一斤红糖、四个红鸡蛋、两个窝窝头。小巧玲珑的小竹筐看上去非常精致好看。
张美好瞪大她那双眼睛,不可思议地望着她娘,“娘,这也太夸张了吧?他这就两百斤红糖了。哪里来的?”
张母摇摇头,“回头再问。先装鸡蛋和窝窝头,等你大姐过来,把人家给的礼金放进去,在红纸那写上名字。别搞错了。”
张国庆这次除了程家林家赵家外,谁的礼金都退回,只接收孩子衣物。已经提前告诉家里人。这两百个小竹筐就是以防万一,为了塞红包。至于红糖,夫妻俩觉得空间里最多的就是红糖,还是精品红糖。如今红糖是贵重品,刚好回礼。
“礼金一退,可亏大了。以后人情往来不是照样包红包过去?娘,你怎么不劝劝他们?他们钱多也不是这么花的。”
张母忙回头看看外边,发现没人、松了口气,瞪了她一眼,小声告诫她,“你不懂这里面道道。别瞎说。等回去听你公公婆婆怎么说就明白了。现在就按照小五说的办。可别胡闹。”
说完,嘀咕着,“我怎么生的儿子个顶个的聪明,女儿一个比一个傻。”
清晨四点多,张家村北山脚下开始喧闹起来。今天老张家三房老老少少全聚集在张老二张爹家里。就为了今天是他们老张家孙子——小平安的满月。
张家男人们忙着在前后院清理积雪,垒土灶、搭篷子、抬桌子。厨房里两个大灶热气沸腾,厨房里、水井边,张母她们女人们忙着清洗借来办酒席的碗筷、办酒席需要的肉菜,还要提前准备蒸窝窝头。
喜子带着几个大点的孩子院子里外跑腿,小点的迷瞪着双眼跑到屋里接着睡觉。整个张家院子搬动声、洗刷声、交谈声、孩子们的呼叫声交集成一片。
周娇迷迷糊糊隔几分钟就被一些声音吵醒,身边只有儿子躺着那睡,已经不见张国庆人影。洗漱好,探头看看外面,吓了一跳,不是说不往大里张罗吗?这么多人这是要闹什么?
张国庆昨天一早跑到从省城,接回丈母娘和程林两家客人后,陪着她们去了军区回了县城后,见丈母娘坚持留宿县招待所后,等她们全安排妥当后。他匆匆忙忙告辞离开。至于丈母娘说还有鸡蛋要等第二天一起送村里。他听听没往心里去。
他太忙了,忙着通知理发师傅、照相馆师傅,脚步就没停下。幸好前几天酒席上的菜色酒水已经请教过掌勺师傅。等他一到家,还没缓过口气,就被他爹拉着去村子里,亲自邀请村里族老和上了年纪的老人第二天来张家喝酒。
好不容易吃完晚饭,张母一看天黑,家家户户应该吃完晚饭。急着催他们三兄弟开始去约定好的人家搬桌子、凳子。三兄弟跑遍整个村子,终于完事后,他爹娘又拉着他们商量来人接待。
好不容易躺在床上睡了会,儿子醒了。还没等他再眯一会,院子里开始有动静了。这简直比他结婚还累,幸好这么隆重只有平安这个长子有。
这次张爹是花了大血本。除了回礼的鸡蛋和窝窝头,家里前几天还杀了一头猪。
张国庆看这架势,一直主张简约点,别摆了十几桌。被张爹给训斥后,老老实实地听从他的安排。这会让他干嘛就干嘛,对他爹服服帖帖的。
张爹说得非常再理。让他不能反驳。张国庆大伯、小叔家里儿子闺女们全过来就两桌子都挤挤挨挨的。还有家里的老亲,两个舅舅、大姑、姑婆、表叔、表舅、张家几家亲家,一家来一个人两桌都不够,更何况还有带孩子的呢?
加上程、林两家、他干爸夫妻、赵大山、左林这些人,搞不好还有人凑热闹上门。还有村子里交好的人家、张国庆的几个兄弟们,族里的老人们,没有二十桌都会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