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旧人

我见犹怜 卯莲 5223 字 2024-05-18

“这……”青年迟疑了下,回想在官道上和方才的情景,小姑娘都只会用手势和他们交流,再急都没发出声音来,好像确实如此。

“多大了?”

青年再度停顿了下,才意识到自己见着那小姑娘居然什么都没问,猜测道:“约莫十三四吧,看起来年纪很小,肯定还没及笄。”

他赧然,“她守在那妇人房里了,属下等会儿就去问清楚。”

“嗯。”男子脱了外袍,看样子准备沐浴,“问清了再来。”

青年应了声,恭敬关了门,心中生出几点纠结。他是用敬献留侯的名义才让都督出手救下那小姑娘的,可到了这种时候,他又忍不住同情那小姑娘,年轻貌美的少年男女在留侯手中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如果她真被送了过去,自己岂不也是半个罪人?

他们手下不干净,人命就不知多少条,可这种强取豪夺民女的事当真少做。

想起留侯的事迹,青年内心沉甸甸的,连带着路过时被阿宓看了好几眼都没注意。

阿宓奇怪地看着那人远去的背影,望了望就继续往小厨房去了,她要给翠姨煮药。

翠姨是扭伤,主要得靠敷,大夫开的药已经拿到了,要把药先混在一起煮半个时辰,等成了黑糊再晾温,这时候敷上去效果最好。

客栈通常不会帮忙煮药,但大厨许是觉得阿宓和那些官爷在一起得好好伺候,再加上阿宓人小力小,让她煮药着实为难人,就把事儿全都接了过来。

胖乎乎的大厨抹了把汗,回头看阿宓乖乖巧巧地坐在凳上,莫名讨人喜欢,忍不住搭话,“小姑娘,你怎么和那些官爷待一块儿啊?”

阿宓愣了愣,不知道怎么回,这儿不能写字,她比手势别人不知道看不看得懂。

胖大厨也不定是要她答话,没小会儿就道:“看起来凶神恶煞的,要不说是官爷,我还当是哪儿来的……”

他忍住了没把后面的词儿说出来,其实这世道,在这些老百姓的眼里,有时候那些官府里的和匪类也差不多,都是一个不小心小命就没了。胖大厨没读过书许多事不懂,但他也听了好些人说,说现在圣上年纪小不懂事,认了个阉人作义父,还封那阉人为侯爷,任他搅风搅雨胡作非为。

他们这儿离京城远要好些,那些越靠近京城的大地方啊,越乱。

阿宓眨眨眼,也不明白胖大厨这说的什么。她被关在小院里十几年,就算比别人好运多了两年的记忆,那两年也只有别庄的一隅天空,世事格局什么的,她一概不知不懂。

胖大厨发现了这小姑娘不爱说话,就一直安安静静坐那儿看着,好在他也不介意。人虽然是跟着官爷一起的,但这模样性子着实讨他喜欢,煎好药后又忍不住给人盛好了,往外叫唤一声,没人应,只得不好意思道:“小二也不知跑哪儿去了,我离不得厨房,得姑娘你自己端上去了。”

阿宓摇摇头,别人帮自己煮药她已经很感激了,露出浅浅的笑后就自己接了过来。

药罐很重,阿宓胳膊瘦弱没什么力气,就走几步歇一会儿,有些药汁溅出来烫了手,她也努力忍住没松手,就这样足足花了一刻钟才回的翠姨房内。

翠姨依然没醒,阿宓见味儿太呛就先去开了窗,没想到刚打开就撞上一双熟悉又陌生的眼睛,平淡地看着她。

那人就在对面的房里,坐在窗边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阿宓想了会儿,感觉应该是那些救自己的人之一,就努力露出笑容,对方已经别开了眼,似乎是个不大好接近的人。

她没再磨蹭,药已经变温了,得赶紧给翠姨敷上。

阿宓动作慢,光是帮翠姨翻身就用了好一会儿,可外面都是男子,她也不好叫人帮忙。等她满头大汗敷好时,那个青年又来找她了。

他先问了阿宓会不会写字,得到肯定后在桌面铺开纸笔,开口道:“姑娘是何地人氏,要去哪儿啊?”

【原是陵西,准备去京城探亲。】阿宓没有全部如实回答,洛府在怀城,陵西就在怀城附近。

她的字秀气工整,这有点儿出乎青年意料,不禁笑了笑,称赞道:“字很不错。”

对她的回答不疑有他,然后又问了几个问题。对于有关来处的问题阿宓都半真半假地答了,她并非故意欺瞒,只是不想这些人去怀城打探惹了洛府注意。

得知她父母双亡,青年更加意外,目光也愈发怜惜,“既然这样,我为姑娘寻个好些的车夫,让他护送你们去京城吧。”

阿宓顿了下,慢慢写道【大人不是也去京城吗?可不可以带我们同行?我们不需要照顾,也可以给银子。】

车夫完全没有他们来得安心,毕竟他们是官府的人,又这么多。京城那么远,像翠姨最初说的那样,中途也不知还要遇到什么事,既然正好碰到了这些人,就算路途只是远远跟在他们后面也要安全许多。

青年不忍拒绝她,最后还是道:“我们途中还有些事,而且大人他……他也不会同意的。”

阿宓努力说服,【我们跟得很远,绝不打扰你们,可以吗?】

然而青年这么说就是为了不让她一起,只得再次肯定道:“大人不会同意的。”

阿宓低头想了会儿,问他,【你们的大人,是住在对面那间房吗?】

青年点点头,似乎意识到了她想做什么连忙开口,“大人很凶的,姑娘你……”

他没再说下去,对上阿宓恳求的目光,好像谁也狠不下心阻止。

青年愣愣地看着她走到长廊的身影,半晌回神,大人他……不会把人丢出来吧?

阿宓先停在了房外,手里还拿着纸笔,提前想好了很多话后再慢慢走进去。入眼没见着人,等转过屏风才知道人还坐在窗边。

他好像在看书,见了她把书反手放在桌面,用一种冷漠又审视的目光打量而来,叫阿宓更加紧张。

这位大人看上去确实很凶。

阿宓有时候对旁人情绪的感知很敏锐,就像此时,她清楚感觉到了大人对那耳坠的憎恶,这种情绪随之蔓延,最后定格在了她的身上。

“都督……”秦书犹豫着开口,“此事并不确定,等到了京城再去问问也不迟。”

问什么?问乔府曾经有没有嫁过女儿给南地小商户?连秦书也明白,这其中定然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内因,乔府怎么可能当着外人的面承认。

这话像是突然惊醒了沈慎,他瞬间收敛起了情绪,深深望了眼阿宓就大步离开,手中还攥着那对耳坠。

阿宓呆呆的,她完全不知道为什么大人的情绪会突然有这种变化,心中涌上一阵说不清的难受,愣了许久后写道【耳坠还在大人那。】

秦书干笑了声,“洛姑娘莫急,大人会还给你的。”

说完似乎还想问什么,又不知怎么问,最终叹了声也走了。

阿宓原地待着,脑袋耷了下来,闷闷不乐。

她虽然期待素未见面的亲人,但比起未知,当然是相处了一段时日已经开始信任的人更重要,所以此刻相较于耳坠被拿走的情况,阿宓却是更加在意沈慎瞬间改变的态度。

秦书没有隐瞒此事,很快周二等人也知道了阿宓身世,俱是大吃一惊,没想到阿宓的娘亲竟是乔氏女。

他们不约而同想着,不仅都督,连留侯也尤其不喜乔氏女,只不过没人知道其中缘由。如果这身世为真,不管是待在都督身边还是被送给留侯,好像都不见好。

问题在于,都督会那么善意地把人送回乔府吗?

想到这个近日已有些熟悉的小姑娘可能的遭遇,众人不禁沉默。

沈慎没有表露过他的想法,也没人能猜到他的打算,只知道临近京城的最后一日间都督格外安静,连带整队也都没什么人敢开口。受这种氛围影响,清清楚楚更是不敢再闹什么小动作,她们隐约能感到,这些人是真的不在意人命。但凡她们再不懂事,他们绝不会介意多拔一次剑。

说是不怕死,但能活着,谁会那么轻易洒脱地赶赴黄泉。

马车悠悠行驶,终究到了城门口,城门守卫正在检看来往行人路引。

阿宓没有路引,当初和翠姨是暗地使了银子,如今跟在沈慎身边就不需要担忧这种小事。

守卫认出秦书,自然猜到了马车里坐的是何人,当下毕恭毕敬地引人入内。

刚进了城,车队依旧沉默间,身后忽然传来马蹄加快声。

有人骑马追了上来,定神一看,竟是那日跟在李琰身边的侍卫,看起来似乎李琰一行人特意保持了和他们同样的速度。

侍卫手持一张信笺,下马快步奔到马车前,秦书已掀开了帘子,沈慎正冷冷望着他。

他不慌不忙,将信笺递给了沈慎,垂首低声,“世子言,愿以千金换此女,不知沈大人可否再考虑一番?”

此女所指无疑是阿宓,能跟了一路,并在城门口再提出这个要求,说明李琰对阿宓实足上心了。

阿宓却不想要这种荣幸。

她就在坐在马车里面,闻言很是忐忑地望向沈慎,细白的手指揪住了袖口,紧张不安。如果是几天前,她相信大人肯定不会答应,可眼下着实不能保证了。

果不其然,沈慎没有一口拒绝,而是垂眸细思,这代表他的态度已经开始松动。

说起来他和显王府的关系虽然本就不好,但也没必要交恶。显王世子对他第二次所求,是屈尊,也是暗示,如果沈慎再次拒绝,就是完全不给李琰颜面。

颜面之于宗亲来说何等重要,就不必说了。

秦书有心相劝,也不知如何开口。都督对乔氏的厌憎注定无法消除,洛姑娘是被连坐之过,称得上无辜,可谁也不可能用这点去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