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秦二世

要么自立为王,要么找个不知真假的六国后人立为王。

陈胜手中,已经没有听他差遣,愿意支援周文的兵马。

只除了被李由拖住的吴广所率十数万人马。

章邯在与周文对峙之中,唯一要担心的,便是吴广是否会抽兵来增援周文。

如果吴广只留一小部分兵力,反过来拖住李由;率大军驰援周文。那么形势对章邯便不利了。

章邯把这担忧跟特使夏临渊讲了。

毕竟,特使是一来就带来了数万人马的高人。

夏临渊听章邯说完,昂着下巴,仙气儿飘飘道:“这有何难?待我为将军谋划。”

章邯拱手道:“先生要用多少人马?”

“不需一兵一卒。”夏临渊气势惊人,指了指自己鼻子下面,“这是什么?”

章邯一愣,不确定自己领会到的是不是夏先生的意思,“……嘴?”

夏临渊摇头,道:“舌头。”

夏临渊抱着仙鹤,拽着极不情愿的李甲,一走一趔趄出了军营,歌曰:“先有虎父后有儿,夏家贤名遍四海;从来攻战不需兵,一根巧舌安天下。”

李甲:……我要拔剑了啊啊啊啊啊!

而胡亥在宫中,也正为解决各地热火朝天的反秦局面而绞尽脑汁。

这段时间以来,各地不停上报紧急军情,一会儿是周市立了魏王,一会儿是从前齐国的贵族田儋自立为齐王,一会儿又是武臣旧部韩广自立为燕王了。

这还是能说得出名号的,底下小县城里,趁乱造反的就更多了,数不胜数。

这些造反的人里面,有的是六国贵族后人推波助澜,有的是当地犯了罪的青年趁机翻身,当然他们都有民意基础——那就是天下苦秦久矣!

胡亥新政虽然颁布了,可是离真正贯彻实施到帝国的每条脉络分枝,少说也要一二年光景。

更何况如今四处造反,很多县里的政府机构已经趋于瘫痪。

在这种情况下,胡亥决定写信。

招降信,或者说招安书,把各路梁山好汉请下山来,再让愿意下山的去攻打不愿意下山的。

招安书大意便是,朝廷大赦,只要英雄愿意归顺,从前过错既往不咎;而且按照英雄所带兵马人数,封赏相应的爵位官职。

这样的招安书发出了近百份。

全国上下,正在进行造反活动、准备进行造反活动的各路人马首领,基本人手一份。

连这会儿在芒砀山流窜,黑瘦得跟猴儿似的刘邦,也收到了一份。

诸组织大小首领收到了一模一样的招安书。

唯有一人收到的不同。

那便是未来的西楚霸王,如今正追随叔父避祸吴中、筹备造反的项羽,时年二十四岁。

正在胡亥临水感慨之时,一旁有女声柔媚道:“初秋气燥,奴为陛下奉汤水。”

看时,正是方才站出来朗声回答的宫女。

胡亥这才看清,见这宫女竟是位殊色丽人,柳眉樱口,是一种有别于秦地女子的柔婉。

汤水,胡亥是没有喝的。

但是他跟这位殊色丽人聊了聊天。

“姓名叫什么?”

“奴唤作刘萤。”

“流萤?”胡亥微讶,这名字很有诗意啊,“你是官宦之女?”

“奴婢不记得了。”

胡亥观她年纪,不过十六七岁,若是六国贵族或官宦后人,国灭之时恐怕还不记事儿。

胡亥转向阿圆,问道:“宫中如这般宫女有多少名?”

阿圆道:“原有三千名,自陛下登基后,扩增至万名。”

胡亥:……

原主真是净干好事了。

不只是宫女扩增,原来的秦二世还把拱卫咸阳宫的中尉军扩建到了五万人。

为了供给这些人吃喝,把咸阳附近郡县的粮食都耗完了,以至于当地农民都吃不到自己种的粮食。

胡亥问刘萤道:“若有机缘让你返乡,你愿意吗?”

刘萤讶然,半响,感觉皇帝不是诈问,道:“若能返乡再见爹娘,奴愿毕生为陛下吃斋祈福。”

胡亥观这刘萤行事言语,虽然她口口声声不记得幼时事情了,但是明显能感觉到出身不凡。

提到爹娘,刘萤仿佛触动了衷肠,垂头不语,婉转动人。

胡亥赏了她两匹丝绸,便让她退下了。

他当然不是闲的没事儿瞎聊天,而是在考虑怎么节俭用度、收拢民心。

不过,独宿了快俩月的皇帝,忽然赏了一位貌美宫女两匹丝绸,落在有心人眼中,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这等有心人,赵高说自己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

此节容后再表。

却说这段日子,得到陛下封赏的人里面,刘萤属于根本排不上号的。

不必提章邯军中奋勇杀敌的原骊山奴,各自按照军功封爵,更是被允诺了自由之身。

自由,比什么都更能激发囚徒们的作战热情。

而夏临渊和李甲也有封赏。

只不过,李甲的封赏被他爹李斯给坚决辞掉了。

李斯当时的话翻译过来,意思就是,虽然碍着陛下的面子,我不能现在把李甲那小子抓回来;但是按照家法,他这一顿打是免不了的,如何还能给他封赏,岂不是要惯得他不知天高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