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他一直以来的直觉是对的。
作为一个搞哲学的,胡海对人的心理与情绪颇为敏感。
比如赵高对他的疑虑忌惮,比如方才赵成的欺瞒心虚,再比如此刻尉阿撩的感激委屈。
胡海立令太医为其诊治,此后三日,凡游览宫殿,必引尉阿撩于己身左右。
原来赵高经了毒酒一事,嘱咐弟弟赵成彻查皇帝身边人等,尤其是近日与皇帝有过交谈的。这里面当然就出现了尉阿撩的名字。此前胡海先是见他仪表不凡,而后又知其家学渊源,便留了心;既然留心了,平时偶也闲谈几句。赵成以莫须有之罪名逮之入狱,严加拷打。尉阿撩却始终沉默,未有片言只语。
尉阿撩既然入狱,早闻郎中令赵高铲除异己的毒辣手段,皇帝残害手足、诛杀功臣都因听信赵高之言,更何况自己一个小小郎官。当下只道死日可期,绝无生理。
谁知道,竟给皇帝执意救了出来。
此举于胡海是一注大赌,以己之命,博尉阿撩之忠。
当然他早算过牌,赢面很大,几乎立于不输之地。
而他也果然赢了。
胡海沐浴在咸阳盛夏的阳光里,接受着对面尉阿撩发自肺腑的忠诚目光洗礼,内心感叹:果然这才是收小弟的正确方式啊。
施恩于前,而后方可驱使。
像夏坑坑(夏临渊)那种自己贴上来的,一看就不靠谱嘛。他当初也是刚来此地,昏头昏脑抓了瞎。
胡海把自己哄高兴了,上下打量着尉阿撩,对他的佩剑起了兴趣。
只见尉阿撩腰间佩剑,乃关中长剑,长近三尺,可谓极长。铜剑1锋利,质地细密,呈现高贵低调的哑光黄色。
胡海看得起了兴趣,冲尉阿撩勾勾手指,示意他解剑。
尉阿撩遵上意行事。
胡海接过来时,只觉手臂一沉,若不是尉阿撩及时抓住剑柄,他的脚就要被这重剑扎个窟窿。
再次尝试,胡海做好准备,双手接剑,令侍者取竹木铠甲等物来。他力气不济,只能一次刺穿两层竹简。
而尉阿撩运剑,可直透甲胄。
胡海大喜,“好剑!好剑!”于是附耳低语道:“朕欲诛赵高,尉卿可愿为持剑人?”
尉阿撩叩首道:“虽万死,犹莫辞。”
计策已定,胡海却并不着急动手,又带着尉阿撩逛了五六天宫殿。
尉阿撩虽不懂胡海的意图,却也不动声色,只如常行事。
只是每日里,时不时听皇帝说些怪话。
比如这会儿胡海得意洋洋问道:“尉卿,你可知何为瞒天过海2?”
尉阿撩从未听过这词儿,茫然不解。
于是胡海越发得意了,摇头晃脑,说什么“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又说什么“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总之在众人看来,胡海就是闲着逛了五六天宫殿,期间赵高奏事,一切如常。
却说胡海不理政事,幽居深宫,朝中大臣不能决事,影响甚大。
谁知道,当初最积极劝胡海不要上廷议的赵高,这会儿却去找左丞相李斯试探了。
此为防盗章,购买比率超过百分之五十才可以看更新哟李斯回府之后,把幼子李甲叫来,先把陛下封了他中郎将的好消息说了。
李甲年少,打记事儿起爹就已经是秦朝丞相、权倾朝野了,压根没有像长兄李由那样,经历过在上蔡跟老爹带黄犬出门打野兔的小公务员之家的平凡生活。他听了这消息,高兴而疑惑道:“爹,这是好事儿啊,您为何满面忧思?”
“吾儿,家里待你自幼娇惯,然而禁中不比别处,要处处留心、时时小心。”李斯摸着白胡须,感叹道:“本来想着叫你去三川郡,在你哥哥庇护下领份清闲差事,平安富贵。如今看来是不行了。陛下亲自点了你的缺,你性格跳脱,当差时切记,宁可不说话,也不要说错话、多说话。”
李甲还是怕老父亲的,当面乖乖答应了,心里却是跃跃欲试。
李斯看幼子还是少年心性,也知多说无益,叹了口气便让他下去了,自己在书房关了半夜,才拟出一份满意的帝师名单。这份名单,明日自然还要与右丞相冯去疾商量的。不过同朝为官,彼此总会给个面子,留下三之一的人选,便也足够了。
帝师,对于皇帝的影响力是巨大深入的。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控制”皇帝的机会。
各方人马开动脑筋,在名单上明争暗斗、挖空心思,足费了七八天才把这十人名单给进呈预览。
他们打着小算盘等着结果,谁知道宫中传来噩耗。
皇帝把众待选老师臭骂一顿,都撵出来啦!
时值六月底七月初,正是咸阳最热的时节,胡亥手上的伤刚开始结痂,痒得要死还不能抓,满心烦躁。
更可怕的是,因为答应了章台宫理政,他现在每天要看多少奏章知道吗?
一百二十斤!
一百二十斤的竹简!
里面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他不懂的内容!
以为做皇帝很开心?呵,天真。
比如他今天翻开的第一份奏章,连郡县修路都要他来管啊!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半吊子哲学家,当代的纨绔二代,哪里知道该怎么修公元前209年的路哟?再说了,修理驰道跟百姓养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百姓养马跟赋税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夭寿呐!他只想吃喝玩乐做个快活的亡国之君而已。
李斯那些完蛋玩意儿就更缺德了,选出来的老师,一个比一个老,张嘴就是引经据典,说的每个字他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听不懂了。
走!都给朕走!
李斯等人精心选出来的帝师,被皇帝无情驳回,一个都不留。
于是大臣们也不高兴了。
他们都是在朝经营多年的老臣,有的甚至累世在秦为官,从前先帝在时,他们不敢造次;但是对着年轻的新帝,还是可以摆个谱的。
于是李斯跟冯去疾一合计,不行,这陛下太肆意了,不尊重我们这些老臣,长此以往,那还了得?
得给他个下马威。
等他知道单靠自己无法处理朝政的时候,自然会回头来找他们这些老臣寻求建议了。
到时候,朝中众臣的地位便能有所提升了。
帝权与大臣权力之间的争斗,也是数千年来不变的主题。
从前先帝强,臣子们便弱;现在众臣见新帝年轻荒唐,便有了抑制帝权的势头。
胡亥倒没觉出自己是吃了个下马威来,只觉得满朝文武皆辣鸡。
可是手头没有趁手的人,也不行。
他体会到了原主的无奈——除了赵高,也没别人可用啊!
但是一想到赵高,胡亥心中油然而生信任亲近之情,于是满脸写上了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