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失踪的银两

胤禛恼火的发现,内务府所用账本的数目完全对不上。胤禛的不清楚这些人从里面坑了多少银两,他们一个个脸上放光,应该是弄了不少。

清宴瞧着胤禛的脸色越来越不好,她明白胤禛该是被惹恼了,康熙无法完全的要求官员们都勤俭节约,康熙是个爱惜羽毛之人,这些对名声有碍的事情,他是肯定不会做的。

眼前的这位爷则不一样,雍正朝时,基本是贪官绝迹了,弘历的登基才助长了贪官们的心思,这些都是让清宴鄙视的。

康雍乾三位帝王,她仅是佩服前两位,最后一位基本是仗着雍正留下的家底最大程度的消耗。

那些十全老人的称号,无非是和珅等人的恭维,如若,弘历不是帝王,谁会像和珅那样的恭维他?

清宴走到胤禛的书桌旁,小手牢牢的牵起他的,无声的安慰胤禛,希望不让他为难的。

“小乖,我都已习惯了。”胤禛感到有些麻木了,康熙的手段软弱,晚年时,他更加看中帝位,极少有机会教导弘历,起初,弘历仅是一个安慰,康熙不会越过儿子,传位给孙子的,弘晳比弘历更受宠,要是考虑孙子,也是要考虑弘晳的。

“四四,咱们要慢慢的改变才是,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你一样,恨不得把那些贪官们都给问斩了。”清宴想起清史上记载,胤禛是个极为痛恨贪官的帝王。

康熙给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国库中进、仅剩余百万的银两,其余的都是白条子。

而乾隆登基时,胤禛攒下了几千万两的白银,才有了乾隆几下江南的银两。

乾隆这不孝子却把所有的骂名都堆积在雍正的头上,还提到雍正的极为是康熙看中他而已。

如今,历史上的雍正在她的面前,她看到了有血有肉的胤禛,他做每件事的出发点基本是为了百姓们好,他基本不考虑那些官员们的心思,这是让众多大臣都说胤禛坏话的原因。

其实,康熙曾经说过一句话,百姓们的歌功颂德才能维持多长时间?官员们的记录却能影响到后世人对他的看法。

这也是康熙不会得罪官员们的原因,胤禛提醒康熙了好几次,他都是被康熙臭骂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