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风险

然后有些犹豫,魏天继续道:“岁哥,现在行情大好,虽然我不认可你这种买法,而且我看你的样子,你恐怕是想赚了钱又要拿利润追加杠杆,继续买入!倘若你真的很顺利,一直没爆仓,但是你也不能无限制的配资,最好分散资金,在看看别的个股。”

李万岁有些好奇,道:“这是为什么?”

魏天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岁哥,你几次操作九龙仓,赚了这么多钱,我身为从业人员,肯定有点羡慕,所以我私下里很是研究了一番九龙仓的。想必岁哥你是笃定了包玉刚和怡和系之间的股权之争,才这么看好这只股票的吧?”

李万岁哪里研究过九龙仓,只不过每本港娱书都提过这件事,才这么大胆的深度介入,在他的经验想来,两家公司正进行股权争夺,暗地里都在吸纳散户的股票,只会涨,不会跌。直到1980年中旬才正式爆发争夺战,最后包玉刚惨胜,当时每股的价格达到了100块钱以上。

他点了点头,道:“阿天,你给我讲讲,你是怎么分析出来的。”

魏天侃侃而谈,道:“我查过资料的,在1977年和1978年,怡和系的置地拥有九龙仓的股权只有10%左右,就控制了九龙仓,而九龙仓股价亦徘徊在13港元至14港元之间。九龙仓的发行的总股数不到1亿股,总市值才不到14亿港元。但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以每平方英尺6000-7000港元计算,九龙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因此,九龙仓的股票市值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可谓是一块大肥肉。”

李万岁一听魏天介绍九龙仓的历史,立刻大感兴趣,这些东西,他买入九龙仓以后也在留意,但是一直是一知半解,毕竟这个社会没网络,资料找起来不太方便。

魏天继续介绍道:“九龙仓被收购之说早在1978年便在市场流传,李嘉诚不显山不露水地采取分散户头暗购的方式,悄悄地从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票中买下了2000万股,并没有惊动怡和。到1978年9月份,李嘉诚已掌握了九龙仓18%的股票,近乎与怡和手中的股票数额旗鼓相当了。为了保住对九龙仓的控制权,怡和财团随后求助于英资财团的大靠山———汇丰银行。1978年8月,汇丰银行介入九龙仓的争夺战。由于李嘉诚一贯坚持“从稳健中求发展”的经营方针,不愿意冒很大风险公开同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怡和较量,也无意因拿下九龙仓而得罪汇丰银行。于是,1978年9月,李嘉诚主动出让九龙仓股票给包玉刚。1978年9月5日,包玉刚公布他以及其家族已买入了20%左右的九龙仓股份,同时九龙仓集团宣布,持有九龙仓股票20%左右的包玉刚爵士及其女婿吴光正加入九龙仓董事局。但事情并未因此而完全了结。包、吴二人进入九龙仓董事局后提出的一连串发展大计均被占有董事局绝大多数席位的怡和方拒绝,双方关系日益紧张。”

顿了顿,魏天看了一眼侧耳认真倾听的李万岁继续道:“之后并没有消息,说包玉刚要继续增资收购九龙仓,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我因为岁哥在九龙仓身上赚了不少钱,加上九龙仓从1978年九月份的20快出头的样子,一直涨到了现在的40块钱,股价翻了一倍。虽然现在香江股市处于牛市,但是九龙仓涨幅也比较大,我大胆假设,是不是包玉刚和怡和系在暗中增持九龙仓的股份,所以让九龙仓有这么大的涨幅,我也在40块钱的价格买进了5万了块钱的股份。”

李万岁心里感叹道:“人才啊,胆大心细!科学论证,大胆下手。非常优秀的精英。”

拍了拍魏天的肩膀,李万岁道:“阿天,那就一起发财咯,既然你这么看好这只股票,为什么和我说我恐怕配不了几次资了?这话是什么意思?”

“岁哥,是这样的,你现在配资已经到了800多万,九龙仓一个涨百分之10%你就可以盈利80万再配600多万,这样算复利算下来很恐怖的,现在九龙仓市值才不到40亿,你这次买入后,持仓市值800万,现在已经接近持股九龙仓的股票占总市值0.2%了,涨了百分之10后,你持股就接近总市值的0.4%了,你要是再折腾两三次,你也差不多能拥有百分之几的股票了,你想过这样的后果没。”魏天谨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