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人,派人准备些沙袋,垒至人高屯于河边吧。”李冰指着河岸处吩咐道。然后又指着那座新建的码头道:“再让人用本大人带来的铁丝将码头加固。”
对于李冰此时的做法,宋江一点疑虑都没有,毕竟他知道这李冰可是一手操作了蜀地都江堰那种大工程的人。宋江一一点头应了下来,让人继续搬盐后,便赶忙找人做李冰吩咐下来的事去了。
宋江走后,李冰也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自打实施了新政后,梁山村从卖盐中获取了不少银两,宋江按照许宣临走时的建议,大刀阔斧的对整个村子进行了重建和扩大。
有了钱,人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所以现在的梁山村已经改头换面,焕然一新。没了之前残破的茅草屋,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一栋栋砖木结合的瓦房,不仅结实,而且即使下再大的雨也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了。
此时李冰所住的就是一栋二层小楼。来之前李冰就命人找来了梁山村一带的地方志,翻阅了最近二十年左右的水文状况后,他才堪堪放下心来。按照地方志上的记载,最近的二十年里头并无因洪水过境而导致的灾害,也就是说这次的大雨虽然会导致上游产生洪水,但梁山村后方的河流只是支流,洪峰不会经过,只是仍旧会受到影响导致河流的水位上涨。
李冰取出纸笔,在纸上细细的画着什么,不时的还从楼上朝外望去,观察着村子的地形,好在村子修建得错落有致,他能够在心中加以揣摩。不久后,一副挖渠引流图便跃然纸上。
李冰知道,按照修建都江堰的经验,在梁山村挖渠虽然起不到都江堰集防洪,灌溉,航运为一体的作用,但至少可以在洪水来临水位高涨的时候进行分流,而且平日的时候也将方便村民们取水,有此足矣。
老天估计是乏了,外边的雨便渐渐的小了起来。
梁山村的人们也改变了以往的惰性,即使是淅淅沥沥的雨中仍旧在宋江的指挥下搬沙袋筑“洪堤”,固码头。
看着不远处的灶台上不曾减弱的火,李冰有些感叹许宣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
当人对生活有了向往也就有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