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故意针对

在14世纪的时候就风靡整个欧洲各国皇室、贵族阶层了,后来到了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将其传入中国。

清朝从康熙皇帝开始,历代从皇帝到大臣,很多人都嗜好鼻烟。

不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对鼻烟壶的爱好,要更甚于鼻烟。

所以御制鼻烟壶也就一直无间断,直至清朝灭亡,在这数百年中,鼻烟壶的制造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精品层出不穷。

鼻烟壶流传到今天,影响最大的恐怕要数内画壶。

内画壶一般是用半透明料器制造的鼻烟壶,在壶体两侧均为扁平,以便有两个平面可以作画。

然后,用一种特制的小竹笔,从壶口伸入,倒着在瓶子里做画。

因为制作难度高,因此制作鼻烟壶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艺,在做画以前还需要用铁砂在壶中摇动,使内部表面变成毛玻璃状。

内画壶工艺复杂,完全用手工制造,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西方人根本不相信鼻烟壶内部的画作是直接画上去的,直到内画壶的工艺完全公开,制作场所可以参观,鼻烟壶立即成为世界著名的工艺品,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鼻烟壶在清光绪以后达到鼎盛时期,在当时涌现出了像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之这样的内画名家。

本是舶来品的鼻烟,传入中国后没想到带来鼻烟壶工艺的大发展,而且中国鼻烟壶在18、19世纪风靡欧洲,成为皇室和贵族们相互间馈赠和收藏的高贵工艺品。

霍思宁眼前的这个鼻烟壶,就是内画壶,如同一个袖珍型的香水瓶,顶口和底只有小指头大,壶身约有半个手掌宽。

这个鼻烟壶是一件珐琅器,上面画着两个头戴礼帽,手持文明仗的西洋人物,整个画面色彩艳丽,造型逼真,没有一丝岁月留痕。

如果霍思宁没有天眼的话,恐怕她也会以为这东西是哪个流水线制造出来的,不过透过天眼看到这鼻烟壶上笼罩着的淡淡紫气,霍思宁立刻意识到,这个鼻烟壶,的确是个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