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就是借助院线的优势,先后将思远电影公司,罗维电影公司等收入旗下,还顺手招了像麦當雄这样的猛将。
许氏虽然没有收购这些电影公司,但也同样与一些电影公司结盟,不过没有签订合约关系比较松散而已。
邵氏还是一直保持自给自足的状态,不过他也顺着新浪潮的潮流变革,推出了多位年轻有为的导演。不过邵氏如今已经日暮西垂,就算再推出人才也难以力挽狂澜,所以年轻导演能否发挥效用还未可知。
三大寡头垄断香港影坛,限制住了独立电影公司的发展,这其实对香港电影的发展是不利的。不过许贯武却也没有就此让出辉煌院线的想法。
独立电影公司其实就像是亚马逊河中的食人鱼一样,个头小,但贪婪,凶残,为追求商业利益不择手段。不过在亚马逊河中因为有它的天敌存在,所以即便这种小鱼十分的凶残,但却也没有泛滥成灾为祸人间。
不过一旦进入到没有天敌的水域,这些食人鱼就会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当地水域的一害,吞吃掉一切可以吞吃的食物,让其他鱼类无路可走。
香港电影的兴盛依赖于八零年代的独立制片公司,香港电影的衰亡也因为独立电影公司的贪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许贯武正是知道这些独立电影公司一旦失去限制,将会变得何等丧心病狂,所以才不会将手中的辉煌院线交出来。他要借助辉煌院线拉拢住香港最有前途的一帮独立电影公司,鼓励他们拍摄风格化,有特色,有新意的独立电影。而对那些只懂得跟风炒作,滥拍烂片的公司则是紧闭大门。
嘉禾和邵氏虽然未必有许贯武所想的深远,但是他们却也知道垄断的威力,所以自然也不会将手下的院线交出去。
而独立电影公司想要发展,必须占有自己的院线,或者在院线方面与其他大电影公司形成平等的竞争关系,这也是当年为什么美国会颁布派拉蒙法例的原因。就是将制片公司与院线剥离开来,让中小电影公司也有发展的机会。
否则就会像现在香港这样,院线被几家大公司给垄断,小公司或要被大公司收购,最低限度也要依附于大的电影公司。丧失掉一些自主性。而即便这样,这些小公司也无法得到更好的档期,更好的宣传,因此发展的前景也是相当渺茫。
不过港英政府没有美国政府那么强势。再者当年派拉蒙法例的公布,也是因为有美国财团在背后推动,所以才能够颁发这一条例。而事实上进入到七零年代,因为美国电影一直处在低落期,使得财团纷纷退出电影界,使得这部条例失去支持,如今已经变成一纸空文。
而好莱坞的几大电影公司现在也已经纷纷涉足院线领域,派拉蒙法例其实早已名存实亡。换言之连美国的派拉蒙法例都即将废除,港英政府更不可能颁发相关条例,强令三大电影公司将手中院线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