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陈琴同志则在一旁边抹眼泪,边念叨着,“你这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这下乡是你能做的事嘛?你有没有本事你妈我还不懂吗,如果有能力建设乡村,我也不阻止,但是你还小,还没那些大人强,就好好待在爸妈身边,免得我们担心……”
安和:……不带人生攻击的。
经历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思想教育之后,安和终于苦着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不愧是机械厂的妇联主任以及有些先进劳动者称号的一级工人,这功力也是厉害了。
安和抹了抹不存在的虚汗,表示以后再也不冲动(中二),一定谨慎小心,三思后行。
然而,安和表面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内心戏却是非常足。
得力于现代安母的教育,安和身为一个尊重女性同胞的绅士,怎么可能忽视自己当哥的责任,让快要高中毕业的妹妹下乡受苦呢。
在回来过程中整理了下原主的记忆,安和大概知道,陈琴同志生育了四个孩子,在厂里也不算孩子多的家庭,但也不少。
安和排在第三,最大的是大姐安芯,第二是二哥安康,最小那个是小妹安瑾。
正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所以安爸安妈虽然是双职工,机械厂的福利补贴也相对不错,但是生活过的很是拮据。
根据最新的政策,每家每户都必须有一个孩子下乡。
为了避免安爱国同志的苦恼和陈琴同志的泪水,以及为了呵护小妹那光滑白净的肤色,他下乡可谓是利国利家之事。
这样想着的安和,不禁对着安爸安妈微微抬起了下巴,显示自己的理直气壮,不畏强权所屈服。
当然,在安爱国同志一次又一次沉重的话语下,安和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他对不起九年义务的教育以及大学马基毛概思修思想的塑造,居然屈服于封建思想(父母不顾人权)之下了。
他的自由与平等,他的人权,他的……这些都消失在了安同志和陈女士的淫威之下了。
不过,身为的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小幼苗,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让安爱国同志和陈琴同志接受了他安和要下乡的事实。
好吧,安和绝不接受,安父安母是由于大势所趋而选择接受的。
不过,由此陈琴同志发现安和不靠谱的属性,对于他的一切行为都保持怀疑的态度。
坚决不让安和插手他报名下乡的事。
自己拖关系,找人脉,查找一些相对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帮安和报名。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所有城市的家庭都需要出一个崽下乡,可以想象好的农村竞争压力多大。
这可不是刚开始上山下乡,很多志气青年(愤青)都积极报名到最艰苦的边疆地区这些地方去的时候。
现在的人啊,都变成老油条了,恨不得都让自家崽回到自己老家或者亲戚老家去,这样照顾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