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一切的难为情都在身体的舒适感的急剧上升中丢失不见了,什么不好意思,什么放不开。身体不疼了,才是王道!

陈芳到底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对于哄孩子十分有一手。没一会儿,小人儿就又睡着了。

“嫂子,你真厉害。”崔元雪说道。

“一月睡,二月闹。这月子里的孩子啊,没啥,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只要吃饱了睡好了,就成!”陈芳笑着说道。

“唉,这当了妈呀,以后,你的命就都不是你的命了!”赵锦兰笑笑,“都活的娃的日子!”

----

崔元雪在医院住了快十天才回的老崔家,这期间,秦小玉秦小晴还有秦晓芬都来看过她,也都送了不少东西来。可是王秀香却是连面都没有现。

三姐妹都为王秀香找托词,可崔元雪知道,其实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生出儿子来。她回家后还听许招娣提了一耳朵,好像在她生完孩子后,那王秀香还去王大力家闹过一阵子。可王大力压根就没在家,去山里采草药去了。

那王秀香也不顾及自己的脸面,坐在王大力的家门口,破口大骂了三天。最后还是被秦老三和秦子林两人硬抬回去的。

崔元雪是没有听子林说起这事儿。不过想想也情有可原,那王秀香再不堪,也是他的亲妈。他没道理在自家媳妇面前贬低他亲妈的。

不过这样对她来说也是好事,她并不想再回老秦家住了。如果这次真的生了儿子,怕是不想回去都不行。

在住院期间,崔元雪已经跟秦子林商量过了,秦子林也同意了。等她出院,秦子林就去跟王秀香说分家的事儿,反正他也不是长子,迟早都是要单过的。

崔元雪回到老崔家做的月子,月子期间,除了奶奶娃,其他的事情全都被赵锦兰和陈芳包圆了。瞅着孩子雪白细嫩的小脸蛋,赵锦兰是越看越喜欢,每次都说像极了雪儿小时候的样子。

说的多了,连崔元雪都觉得像自己。

或许,真的是原主投胎转世了?

她不敢多想。

倒是石晓苏看着崔元雪身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说不出的高兴。又催了催她去公社大食堂的事儿。

崔元雪想想,还是不去了。按照时间上算,很快就会改革开放了。到时候这些个国营饭店受到的冲击最大,成片成片的倒闭。倒不如这两年自己先养精蓄锐,好好的养好闺女,等闺女大些了,自己再出去开店。

石晓苏异常惋惜,倒是崔元雪,一直在催促她,让她好好的复习考试。

时间过得很快,当秦子林将自己的房子盖起来的时候,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便出来了。

崔元雪永远记得,石晓苏手里攒着报纸冲进自己家门的那个样子。双眼通红,双唇颤抖,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

崔元雪接过报纸看了看,这才知道恢复高考的通知下达了。同样激动的搂着石晓苏,高兴的说道:“你看,你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石晓苏今年也才十九岁,跟后世那些正常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孩子们一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真的是一丁点儿都没有耽误!

因为恢复高考的政策已经下来了,队里的大部分知青都已经打了申请,回家复习高考。对于这种申请,队里一般都是批准的,毕竟要鼓励青年们参加高考,为祖国做贡献。

石晓苏同样的,也要跟上回城的大部队了。

临走前,对崔元雪依依不舍,十分感谢她。要不是因为她,她一定不会那么早就开始看书复习。如果真的考上了,崔元雪一定是她最需要感谢的人。

倒是崔元雪摆摆手,都没啥。只是在她走前,让她给家里的两个孩子制定了复习计划。这样,即便石晓苏不在,陈芳根据这个复习计划,也是可以让两个孩子好好的,按部就班的复习,努力考上大学。

石晓苏自然是义不容辞的。

----

秦子林给孩子起名叫秦雪儿,在孩子满八个月的那天,带着孩子搬去了新家。新家在半溪大队,是跟林支书要了半亩自留地盖得独门独院,算是老秦家第一个出来单过的。

这回倒不是王秀香真大方,只是她想过了。不让儿子单过,儿子就去住老崔家了。那既然这样,还不如单过呢,起码能回自家大队了。

崔元雪这段时间也劝过,让秦子林去当兵,完成他之前的理想。毕竟,原主为了他这个理想,都愿意不再复生,她说什么也不会再阻拦他的。

可秦子林却是摇头,抱着闺女不愿撒手。

自从有了闺女,他就成了标标准准的女儿奴。女儿在哪他在哪,女儿要什么给什么。看着女儿咿咿呀呀,慢慢的从会抬头,会看人,会翻身。到现在会稳稳当当的坐住,会左右手不断的交替着拿东西,别提多高兴了。

当什么兵,去什么战场。他只想老婆女儿热炕头,好好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崔元雪又努力劝了几次,可秦子林却态度坚决。她便也不好在说什么了,或许,和他好好过好小日子,就是对原主,对自己,最大的报恩吧!

人民日报刊登过恢复高考的政策后,整个公社都沉浸在莫名的兴奋之中。但凡识字的青年,都在跃跃欲试。能不下地参加劳动就不参加,全都在家积极备考。

陈芳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的文化程度比自己想象的高多了,特别是老大,有些题目连自己都不会解,他居然就能脱口而说的说出答案。问他怎么知道的,两人异口同声的说是姑姑教的,真是让陈芳又感动又意外。

想到自己之前还否定她的想法,陈芳心里头还真是有些过意不去。

崔元雪虽然已经搬去了半溪大队,但是三不五时的还会带着孩子回娘家看看。顺道看看自己几个大侄子们复习的怎么样了,能帮忙的再帮点忙。

队里的风气慢慢的发生了变化,所有人茶余饭后讨论的不再是工分问题,不再是谁家的成分问题,而是讨论起了曾经最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赚钱门道。

肚子里有些墨水的都去走高考之路了,而肚子里没什么货的,全都在想以后的生活。

毕竟,连高考都能再次开通,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小年轻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处,都在想以后的出路。有些声音高些的,都入了崔元雪的耳朵。

崔元雪抱着孩子走一路听一路,对于队里年轻人的想法,她还是很惊讶的。在原书中,她改嫁给秦老五后,秦子林悄默默的在老秦家院子外看一眼便走了,自此,便再也没有写过半溪大队的事儿。一直到她难产而死,作者也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提而已。

所以对于之后半溪大队的发展状况,她是真的不知道。

只是她相信,主角毕竟是主角。秦子林即便不去当兵,那他一定也会有自己的主角光环,她不用操心,只等着时机成熟便是了。

----

又到了一年秋收时节,雪儿已经会走路了。只是摇摇晃晃的走不稳,得有个人在身后扶着。秦子林一有空便充当这个角色,每天弯腰陪着闺女玩得不亦乐乎。

雪儿长牙早,走路早,可就是说话迟。这都快周岁了,依旧只会咿咿呀呀的,连爹妈都不会喊。不仅如此,大部分时候,她也都是比较安静的,不出声。谁喊她了,她就会抬头看向别人,笑眯眯的露出两个好看的梨涡,却不会有任何回应。

秦子林怕闺女万一跑远了,自己不好找。便去公社的供销站买了一堆银色的小铃铛,用红线串起来挂在雪儿的两个肉嘟嘟的脚脖子上。雪儿只要一跑路,铃铛就会发出“叮铃铃……”悦耳的声响,这样无论她走到哪里,家里人都会找到她了。

秦子林每天心里头只有闺女,每天只想早早的下工回家陪闺女,别的啥事也不想干了。而那头的崔元雪却已经做好准备,要在大队里头开一个包子铺了。

大队里现在有小卖部,也是私人开的。虽说东西全都是公社供销站能买得到的东西,可队里人觉得方便,都不怎么去公社了。最为关键的,现在除了大队干部的办公室,小卖部也有一部电话了!

虽说打电话接电话都要钱,可这样玩意儿以前只有大队干部那才有一台,现在小卖部也有了。大伙儿不要再舔着脸去大队干部的办公室求打电话了,只要有钱就能在小卖部打,多给劲儿啊!

所以,有事没事的,大队小卖部门口就聚集了人。谁来打个电话都喜欢围上去瞧瞧,稀罕玩意儿,谁都喜欢!

这天,崔元雪还在家喂鸡,突然有人上她家来喊,说小卖部有找她的电话。她还好奇着,谁曾想,居然是石晓苏!!!

她刚说了谁“喂”,身边就多了好几个脑袋。有的听声儿的,有的看热闹的,反正都想看看她打电话。这事儿崔元雪也不是第一个遇到的,所以野牛不意外了。再说了,石晓苏给她打电话,她也没啥好避讳的。

石晓苏和秦老五一起走后,任凭秦子林怎么找,就是找不着他们。时间长了,加上崔元雪生孩子坐月子,又要养闺女,秦子林便暂时放弃了。

换个思路想一想,这也是好事。如果他们真的出了什么意外,公安局的人也会找到他们的。这么想来,只要没消息,总归是好消息。

崔元雪没想到石晓苏居然会给她打电话,兴奋之余也是满满的担忧。便连忙问了问她们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

石晓苏握着电话也是很激动,她告诉崔元雪,他们现在在帝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在那里,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好多人在那里做生意,他们俩也一样,做点小生意。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糊口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她打电话给崔元雪,就是问她愿不愿意到那里和他们一起。毕竟,崔元雪有手艺,他们有门路,互相整和下资源,共赢。

崔元雪没想到文绉绉的石晓苏和憨厚老实的秦老五居然能在那么远的地方做起了生意,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只是让她现在离开半溪大队,她还是要好好的想一想的。

“成,这也是大事,你好好想想也是应该的。只是,这真真是个好机会,别错过啊!”石晓苏挂了电话前,再三说道。

“嗯。成!”崔元雪答应后,挂了电话。

“是石家那三丫头吧!这都多少年了,也不知道回来瞅瞅!”小卖部的老板叹口气说道。

“西横大队的石老师家的?喲,有年头了。”

“可不是么,不就跟你家老五好的那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