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看来他已经靠着那张漂亮的脸蛋征服了大部分没有脑子的女性。”记者耸耸肩,显然,他并不喜欢这位新鲜出炉的小演员,就如同之前《纽约邮报》的调侃一样。大部分的媒体人都对着年龄较小的演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但很快,他的不当言论就遭到了众多女性的攻击,并引起了国际妇女协会的谴责。

不过这不是发行商关注的重点,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弗雷德里克·安德森究竟有没有让他们耗费金钱为他宣传的必要?

几经犹豫后,环球影业抓住了这个让他们再多捞一笔钱的机会。

这样的发展对弗雷德唯一的影响就是他推着自行车走在路上的时候总觉得有人盯着他的脸看。甚至有他不知名的校友跑来找他要签名。

弗雷德里克马上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他立即借房东的电话打给了瑞凡:

“你的乐队很出名吗?”

满头雾水的瑞凡沉默了片刻,只能硬着头皮回答这个对他,对乐队来说太过残酷的问题:“没有啊…怎么了?”

不止是他,好莱坞的大部分演员组建的乐队都没能怎么火起来好吗?这熊孩子怎么非要抓他的痛脚问他?

“那就很奇怪了,为什么我走在路上都有人看我?”弗雷德困惑地眨了眨眼,没有看到房东先生瞪着他翻了一个白眼。

“…弗雷德。”

瑞凡深吸了一口气,在心中劝说自己: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不要和他计较:“你就没想过是你演的电影最近快要上映了吗?”

“原来是这样?”弗雷满脸的“原来如此”,他还想问些什么,那边的瑞凡却已经啪地一声挂上了电话。

弗雷德:“...”怎么感觉瑞凡好像很暴躁的样子,难不成是更年期?

耸了耸肩,弗雷德决定大度地宽容正在更年期的瑞凡不礼貌的举动,他拨通了阿尔·帕西诺的电话。

“阿尔,这里是弗雷德里克。”

“弗雷德,你个混小子!哈哈,上午我和马丁,古德曼还在打赌你会先给谁打电话。”

阿尔·帕西诺是真的有些郁闷,别的小孩都是出演一部电影后就迅速抓紧机会,通过导演或者其他大牌的演员寻求更上一步的机会。怎么这小子除了上次那个找他参加乐队的电话,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那赌注可以分我一些吗?”弗雷德修长的手指卷了卷鬓边的发。

“…你打电话来就是为了赌注?”阿尔的声音听起来有点不太开心。

弗雷德立马进入墙头草的角色,改变话题:“当然不是,我只是想打电话问问我该做些什么?”

“什么做些什么?”帕西诺挑了挑眉。

“就是...为这部电影,我不知道该做什么。老实说什么也没做,心里有一点慌慌的。”

“…”阿尔·帕西诺此刻心中居然神奇地升起了和瑞凡·菲尼克斯一样的感觉。

但他明白弗雷德里克·安德森大概是真的不知道该干什么。

于是帕西诺只能无可奈何地在心中叹了口气:“在家无论干什么都可以,马丁没打算给你布置宣传的作业。你只需要躲好媒体,不要剧透就行。躲不过就瞎编几句或者干脆不要理,懂了吗?公映的时候我会去接你参加首映礼。”

他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多出来一个儿子似的。

这就是弗雷德没有经纪人,也没有懂得行情的助理的麻烦之处。他大哥克里斯为他介绍的全职助理罗伊·文森特更擅长于应付公司的事宜,而不是娱乐圈各种没有写出来大家却都心知肚明的各项事务。

但同时,也算是一个好处。没有经纪人也没有助理的弗雷德,接不到任何电影公司打来的邀请电话。他可以免除任何骚.扰,虽然这其实也让他和许多剧本错过。但弗雷德显然更乐意享受清净。

16日,环球影业在洛杉矶举行了一场小型的试映会。各家媒体都陆续给出了电影的评价,虽然褒贬不一:《奥斯汀纪事报》的马乔里·鲍姆嘉通写到:“电影非常精彩,但关于帕西诺,他总是比他出演的电影本身要好上太多,而电影总是利用他的存在而提高自身的水平。除了帕西诺的表演以外,这部电影的其余部分就是一堆无关紧要的东西。”

而《滚石》的彼得·特拉弗斯则这样写到:“精彩绝伦。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非常不喜欢弗雷德里克·安德森这名演员,但他和阿尔帕西诺的对戏几乎是立马颠覆了我对他的幼稚看法。这名只有十六岁的小演员绝对会在未来成就非常大的荣耀。我想人们乐于看到这样的发展。”

《华盛顿邮报》的撰稿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帕西诺做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反转,这部电影颠倒了他的立场,创作人们希望他们给人们展现的是一个非常轻松,乐观的结局。但他们没办法否认,人们为小查理的表现多么地伤心欲绝。帕西诺的表现足够精彩,但也请记住弗雷德里克·安德森这个名字,我愿意为他的精彩表演鼓掌。”

但总之,大部分的媒体都给出了好评,《闻香识女人》已经被诸多媒体列为了争奥热门。弗雷德里克·安德森这个名字也突然引起了大多数影评人的关注。

克里斯蒂安·安德森也打电话为弗雷德带来了好消息:gu已经开始发行由光盘作为载体的pc正版的俄罗斯方块了,而他所说的《俄罗斯方块大逃杀》也已经在俄国人的工作室正式投入开发了。

“你回家就等着被妈妈和外婆责骂吧,这次不论是玛丽还是我都不会帮你的,爸爸也早就承诺他不会插手这件‘家庭纷争’了。”只不过与此同时他也顺便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弗雷德苦着脸缩在沙发角落里,每天唯一的盼头就是室友的投喂。

他每天照常去学校,只是交通工具已经从自行车变成了汽车——贝尔尽职尽责地早晚接送他,让弗雷德自己都觉得很是愧疚。

“没关系,反正每天我也很闲。”这是室友的原话。

弗雷德没办法拒绝他的好意。

不过就算是这样小心翼翼,他还是被媒体蹲到了。好在他知道面对镜头应该摆出怎样的表情。

身上深蓝色的三一学院的校服和他参演的《闻香识女人》之中查理的校服差不了多少,都是那种彰显古典风的学院小西装。

为了《摇摆狂潮》的演出,他又留长了头发。柔软的铂金发丝看起来不像是什么跟着节奏摇摆的男孩,反而像是上世纪领主家的继承人。

他就那样高傲地扬着下巴,冰冷又漫不经心地将视线递给摄像头,满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平静神情,毫不客气地从那双浅色的薄唇中吐出单词:“无可奉告。”

奇异地没有让记者觉得他傲慢无礼,而是飞快地在心中盘算着:电视机面前看到这一幕的女孩们一定会为他疯狂的!

漂亮的脸蛋固然重要,但出彩的却是与众不同的气质。

你瞧约翰尼·德普,他那张清俊的脸庞并不算好莱坞最突出的,但他桀骜不驯,与众不同的气质却让他得到了众多姑娘们的青睐。

姑娘们早该看腻了圈子里无数打着青春阳光热情名号的小男演员们,是时候换换口味了。冷淡禁欲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标签。

摄像师抱着自己相机里那张少年递来冷淡一瞥的照片,怎么都不肯递给同行的记者:“不行啊,你别看!会被打击到怀疑人生的。”

记者:“…”我谢谢你啊好搭档。

弗雷德里克坐在贝尔的车上松了口气,好像记者也没有那么难对付嘛。但事实很快就告诉他:他高兴地太早了。

第二天,小报上就刊出了一篇文章:《冰山酷哥:揭秘弗雷德里克·安德森的日常生活》。

弗雷德:“…”

你好骚啊,撰稿人。

他的几个小伙伴几乎是在他看到这篇文章的瞬间就马上发来了贺电:

约翰尼·德普:“哈哈哈哈,冰山酷哥!笑死我了,如果不是看了照片,我还以为冒出来一个和你同名同姓的人。”他打死都不承认初见弗雷德的时候,也产生了那样的错觉。

瑞凡:“…还不赖。”

瑞凡昧着良心轻咳一声,还是忍不住补充道:“我猜你的电影应该还不赖。”

“…谢谢。”

基努:“起码比娘娘腔之类的形容要好一点,听上去也很酷嘛。”

好心的基努选择了安慰他,只不过这番安慰听起来怪怪的。

阿尔也打来了电话,听起来心情甚至不错:“做的不错,小子。”

“???”

至于室友…

弗雷德简直感动的热泪盈眶,室友什么也没说,只是端上了一盘烤得散发着令人愉悦的香气的苹果派。

“《摇摆狂潮》订在一周以后开拍了,要加油呀。”贝尔将苹果派放在了他的面前,小心地安慰道。

他的话音刚落,就看到“高傲”的北欧人对着他乖巧地低下了头颅,刚刚收回的手就僵在了半空中,改变了方向,放回了弗雷德头上轻轻揉了揉。

“这些记者太能胡说八道了。”弗雷德任由着贝尔的手在他脑袋上抚摸,颇为委屈地抬起头:“上一次他们就说我演的不好,就是个花瓶。”

“那就随他们说好了。”贝尔叹了口气,轻轻收回手在他身旁坐下:“反正大家都知道你又不是他们写的那个样子。而且相信我,你越在乎,他们就越起劲。他们巴不得你跳出来指着他们的鼻子骂,这样他们就有大新闻了。”

贝尔捡起那张被弗雷德扔在了地上的报纸:“往好处想,起码这张照片拍的还是很棒的。”

弗雷德低头看了看他手上的报纸,又抬起头看看他,眸子亮晶晶地问道:“我好看吗?”

贝尔:“…”

他无可奈何地摆出一个要敲室友脑袋的动作,威胁道:“快吃饭!”

就不该同情他。

室友越来越不可爱了,弗雷德瘪了瘪嘴,将苹果派往自己面前捞了捞。

但好在苹果派越来越好吃了。

……

12月23日,赶在奥斯卡档期的《闻香识女人》公映了。上一周20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占据着票房第一的还是《小鬼当家2》,紧随其后的就是迪士尼的《阿拉丁》,排第三的就是11日就已经开始放映的《义海雄风》。

《义海雄风》这部讲述年轻的美国海军律师卡菲为两位被控犯谋杀罪的海军陆战队员洗脱罪名、伸张正义的故事正是由汤姆·克鲁斯主演,在全美1925家影院上映,到23日这一天已经收入了三千六百万美元,在获得了巨大收益的同时也被媒体列为了夺奥热门。

而相比之下,只有1083家影院上映的《闻香识女人》怎么看怎么有些可怜兮兮的。

不过马丁·布莱斯特和制片方也没有想过要在票房上赢过《义海雄风》。

阿尔·帕西诺的车稳稳地停在了弗雷德租的公寓门前,助理拿着一件包的严严实实的西装下车敲了敲门。

贝尔打开了门。

已经穿好了一身被他滚的乱七八糟的西装的弗雷德抬起头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