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儿女情日后再说

九霄天帝 三水 2070 字 2024-05-20

这些不曾接触过法相天成期修炼体会的炼气士,当然不知道贯通浑身三百六十五处穴窍、凝结法相,成就后天宗师的艰难,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景仰方兴,推崇他的修为。

在这些人眼中,方兴已经可以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后天宗师平起平坐了。即便眼下还可能有些差距,但是也用不了多久,这个年轻人就会追赶上去。他们对此的信心竟是比方兴自身的信心还要强烈,因为在他们看来方兴已经用事实,用亲手的作为证明了这一点!

男人称雄,最简单也是最干脆的作为,就是行杀伐大业。将一个个仇敌,一个个曾经高高在上、需要旁人仰望的存在打落尘埃;男人扬名,最经典也是最纯粹的作为,就是杀可杀之人,而赏该赏之人;而做到这一切后,在万众瞩目中收获的威信与人望,便是一方人杰崛起的基石。

方兴也是在无意中走上了这条道路。他将那些跳出来,闯到他前进道路的敌人、坏人——无论什么样的存在都统统击败。

斩楚白、灭尸将、败妖魔,方兴接二连三杀出的惊人战绩,为他立下了硕大的名声。威望之高,已经远远超出了方家原先的新生代领头羊方传武了,达到东平新生一代的巅峰位置。再等到他斩灭刘不文的惊人消息传出去之后,新生一代的头衔已经约束不了他了。

一恍惚间,人们再看这位年少有成的少年郎时,却发现他已经成为了一位和后天宗师、大族族老都平起平坐的人物。人们惊讶之余,却又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方兴一路走来的作为,已经让他的威仪深入人心,至少是将东平一地、方家上下所有人都折服了。威信立、名号成,一切便名正言顺,万事便顺风顺水。即便他还不曾开口说一个字,那些被划拨他麾下的方家护卫就已经众志成城,无比期待着他的号令。

尤其是方兴有武又有仁,他一路行来,一路收留救治流民。信守承诺,言行合一,让他在数万流民眼中,可信度超过了刘、方两大家。甚至在苏瑾的推波助兴下,他已经替代了刘、方两大家族,成为绝大多数流民心中的靠山。

以一人之威信,取代一个上门大族在人心中的地位,这还是东平、乃至北地历史上的头一次。

那些出身下层的护卫们,更是被他彻底的征服了。人人忠心耿耿,乐意为这样一位威风八面、又仁义有情的少主公效死力。

不仅是这些人如此,在山下、在寒山寺的脚下更是有数万人翘首以待,伸颈待望欲以他为主心骨,期待着他的只言片语传下。只要他一声令下,便有人敢蹈海赴死!

不知不觉中,方兴的威仪已经上升到了这一步。不言不语,仅是往那一坐,便已经可以单用自身的威望,激发出周围人的效用之心。

万众景从,人心可用!

即便血海炎狱掀起的滔天巨浪袭来,但方兴能得此般热烈的人心,镇守一地、拥众而立的大势可期。然而,这个少年郎似乎并没有受到这些情况的影响。他既没有因万众瞩目、万众期待,而倍感压力,也没有因为人望广布、势力将成,而感到欣喜若狂。

自从苏瑾乘雕离去之后,他只是坐在那里。山风吹落了花瓣,洒在他的身上,他不动;露水悄悄来袭,沾湿了他的衣裳,他不动;霜气凝聚,染白了他的发梢,他还是不动;自白昼到夜深,不言不语,一动也不动,好似死掉了一样。

情人走,山间寂寥,方兴独坐。他并非是因为苏瑾的离去而伤心如此,而是因苏瑾的离去而忽有所悟。

他想到了月有阴晴阳缺,想到了人有悲欢离合。

一段感情,即便刻骨铭心,但和这浩浩荡荡的天下大势相比,却是犹若沧海一粟,无足挂齿;如他与苏瑾相谈甚欢,然而大势相逼,该散的聚会还是要散。即便依依不舍,也只能相视默默无言而后离散。

若是他和苏瑾如天地一般永恒不灭,那无论血海炎狱的妖魔嚣张肆掠如何,皆只是永存不灭的天地脚下的一道风景而已。又何必要在相谈正欢、相逢恨晚的时候匆匆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