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简单的东西,我们的前辈能做的都做了,留给后饶都是艰深而困难的,如果你想迈向远方,那与荆棘为伍就成了必然。”
“学弟算是居中论,那韵晓,你自己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我嘛玩物丧志是肯定存在的,一个人一直玩一直玩,不会丧失掉自己的目标才奇怪呢,但我觉得玩物丧志,还有与其相关的很多东西都被污名化啦!”
“污名化?怎么理解?”
“玩物丧志这个法其实就很有意思。对我们人来,消遣都在玩吧,游戏、、音乐、直播等等,都是在玩,按玩物丧志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可能就无法拥有娱乐,毕竟那些不能从事辅助产生的活动都是玩,而玩就可能玩物丧志。”
“这是,诡辩吗?”
“学弟,不要打岔。”
“抱歉。”
“韵晓,你继续。”
“我们都知道,消遣对于人来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味地肯定玩物丧志这个法是没有价值的,这是在贩卖焦虑,因噎废食可是极度愚蠢的行为。”
“学姐,我们不是在讨论污名化的问题吗?为什么你会觉得有污名化的问题存在呢?”
“玩物丧志的本身只是在肯定度的问题,强调的是要适度,但现在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多的被冠上了结果论,好像玩物就一定会丧志,而被这种不正当理念引导的人就会开始疯狂抵制玩物这一行为。”
“韵晓,这跟你看的那篇文章有关系吧!”
“对呀。那里面就完全是在用‘玩物丧志’对这词当作武器,对网络游戏进行一边倒地批判,哪怕我不玩网络游戏,我也觉得这样是非常有问题的。为什么都是人,一些人接触这东西就堕落了,一些人接触却可以不受影响,这问题不是出在饶身上吗?为什么要把罪责归咎到物之上呢?我觉得这是一种逃避,这是转移矛盾。”
“是这么一回事。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很有可能是在现实中无法取得某些满足,现实中当然能实现这样的满足,只是诸多原因导致在个体身上是否实现,于是个体就转向虚拟世界求索,就这样沉迷进去。”
“那关于网络游戏是电子鸦片的法呢?”
“这是在欲盖弥彰,是成年父母用来掩盖自己家庭教育失败的遮羞布。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这样干了,以前的流行音乐,早期的武侠,之后的网络游戏,到现在的直播,都是这样……”
“咳咳话题是不是又偏了?我们不是讨论玩物丧志吗?为什么变成了网络游戏与家庭教育呢?”
“行,我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到这里,大家解散。”
“嗯,本章节由右边人赞助发布。”
“感觉真是很难得能这样把一个问题从头到尾讨论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