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双标

黑色虚言 右边人 1304 字 2024-05-20

“什么?”

“如果不是你母亲,而是路上看到一个陌生人闯红灯,你会怎么样?”

“呃,这就只能在心里谴责他(她)吧,甚至是,诅咒他(她)下次闯红灯就出车祸,看他(她)以后还敢不敢这么干!”

“还是有不一样的吧,学姐!至少不可能对自己家里人做出这样的诅咒发言。”

“确实不一样,对这件事的评判标准果然因为事物的不同而发生了改变。”

“如果把这对象换一下呢?好比你我,一块在路上,然后我执意要闯红灯,你怎么拦都拦不住,你会怎么样呢?”

“赵英学弟,你这是在问谁啊?”

“问谁都行,我有点好奇你们对这种情况的判断。”

“如果是我的话,学长,我肯定要数落你的。”

“如果我就屡教不改呢?”

“那我……我可能会和你稍微保持一些距离,谁知道这样的你哪出了意外会不会搭上我。”

“这是不是题大做了?”

“有这种味道在里面。”

“学姐,什么叫题大做,在这种细节的地方才能反映出一个饶习性,如果你的朋友真是那种喜欢逾越规则、钻空子、挑战底线的人,我建议还是离这种人稍微远一点,不然出了什么问题,真有可能连累到你。”

“我突然发现想把你服很难。”

“韵晓学姐呢?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我不会像学弟那么偏激。”

“喂,学姐,你这样毫无疑问就是在损我吧!”

“我会劝阻你,让你别这么干,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就不管你了,你爱闯就闯吧。”

“等一下,我觉得这样不对。如果我们知道一种行为是不好的,它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我们不应该更加坚定地劝我们亲近的人将这个问题纠正吗?不然等真的由这个问题引发大事故,我们不是要后悔死吗?”

“云梦,这只是理想。你想想看,如果你面对的是你的父母,你对他们劝了,但他们还是执意这样干,你能怎么办?总不可能对他们使用暴力手段吧?”

“这倒也是,如果他们不听,我们还真是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这会不会就是沉默的理由呢?知道自己的劝未必有用,就干脆放弃劝,他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等等,学长学姐,我想讨论的内容不是这个。”

“嗯?都这么半了,你不想讨论这个,你想讨论什么?”

“我想讨论的是一个词,双标。”

“你觉得我们对一个现象由于主体不同而给出不同判断的行为是双标吗?”

“不是吗?”

“当然是啦!这不是双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