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女真人的话,怎么是汉字的名牌。”我有些不解。
大庆说道:“满族以前有将海冬青献给中原皇帝的做法,如果这个阿不江是女真族人,是不是他训的鹰,而且送给了汉人,汉人为了表示感谢,才在海冬青的脚脖上挂上他的铭牌?”
“那他送的汉人一定是项羽了。”我一下子豁然开朗
。
信息又近了一些,这里有虞字,有阿不江训的海冬青,这些海冬青缘何可以活到现在?我看着脚下遍地的海冬青尸体,心中开始不安…
辽、金、元、明、清各代均设有鹰坊,专捕取和饲养。满族人以鹰用于狩猎,统治者则以鹰捕鹅雁,作为享乐消遣的手段。海东青的捕捉和驯服很不容易,民间常有“九死一生,难得一名鹰”说法。
这海冬青本来是肃慎族系的最高图腾。代表,勇敢、智慧、坚忍、正直、强大、开拓、进取、永远向上、永不放弃的肃慎精神。海东青出自肃慎地也就是古东北,其颜色不一,以纯白色、天蓝色、纯黑色为上品。康熙皇帝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垦。海冬青是满族的图腾,训鹰高手也都出自于满族,
训鹰,要在鹰进食的时辰将鹰带到空阔的地带,解开脚扣,让鹰自由飞翔,然后举起平时架鹰喂食的一只手臂,喊着口令,让鹰飞回手臂吃食。训练开始是在人少的地方,然后是在人多的地方,直到在任何地方只要鹰听见口令,就飞回主人手臂上才算大功告成。
这只是初步的训鹰,鹰毕竟是野生的动物,要让他们
与主人合为一体,就必须让它们熟悉和了解人类的世界,这称之为“熬鹰”,这个过程一共需要八天到十五天的时间,鹰与人随时都在一起,晚上休息的时候还要拴只狗在旁边,直到鹰能够在训鹰人的肩上、臂上安心进食甚至睡觉,那么就等于熬出来了,但是还不够,鹰本身的体质也是需要调整的,这就叫调膘水,“膘水”也就是鹰肚子里的油水,鹰每天都要吃约三两上好的新鲜牛肉,让它吃饱,吃好,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要控制鹰的食量,每天仅让它吃八九成饱,让鹰保持在最佳的膘水。
训好鹰之后,就要开始放鹰了,架鹰者站在高处观望,让人用棒敲打树丛将野物轰出,这叫赶仗,发现有猎物跑或飞出,鹰会立即尖叫着俯冲下去捕获猎物,架鹰者要尽快赶到取下猎物,只给鹰吃点动物内脏,不可喂饱,等到了次年的早春,就要将鹰喂饱,让鹰回归大自然繁殖后代。
现在有疑点的是,这些海冬青怎么会活这么久?假如阿不江是女真族的训鹰师,这些鹰的命还真硬啊,都比得上青棺里爬出来的小蛛了…
但是异象越多,越说明这里不一般,刚才的地方如果是曾老板私藏在长白山里的大本营,他是早知道背后的玄机,还是同样蒙在鼓里,一味寻找碎玉?
这个地方难道是?我“咕咚”一声咽下口水,短短的时间内,大家的战力大减,肚子饿,真的好饿,真想把皮带解下来,看看它是不是真的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