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学习与朋友与差距

“可以啊。我们要把舒琳一起喊过去么?”

“不用了。她是神,我们是人。神怎么能跟人在一起玩呢。”

“我听说她还是乡下来的,没上过补习班,小学统考最后是287进来的。当时我还觉得这是哪来的学渣,谁知道一蹦就蹦到了第一。而且现在三个月了吧?一学期都要结束了,第一名永远是她的。太牛了。”

“别想了别想了,人家脑子跟我们长得不一样。没事跟她比什么。走吧,我请你们喝奶茶。”

说话的人,是每日跟她一起放学回家的朋友。她们形影不离,一起写作业、一起看杂志、一起办活动。所有人都以为她们是好朋友。

那天老师的挽留是命中注定吗,还是人生中的小小偶然呢。

舒琳总算是意识到了,她们其实是不一样的。

她们并非是意气相投的朋友,书中描绘的友谊也并不存在。

她们能够成为朋友,也仅仅是因为“成绩好”这个共通之处。但这共通之处,却由于二人努力的差距,化为了嫉妒。

舒琳是理解她的。自己拼死拼活,节假日也要起早贪黑地去补习班,却考不过一个整天玩乐的人,换她她也会不平。

而这让她联想到自己的小学时光,也是突然来了一些打招呼的人,也是下课放学黏在一起跳绳玩皮筋,却毕业之后再也没了联系。打电话只会回答另外有事。

最终,连电话都打不通了,

昏暗的教室、黄昏的日光、空空如也的黑板。

舒琳就是在此时此刻,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人。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人。

沉浸于理想乡的少女还未从中完全走出,便已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