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好时节,万物萌生庆春归。因着去年冬日里烧煤,砍光了许多树,芯子作为21世纪好青年,学过科学发展观的葛歌早在二月时就叫村里人捡了许多松果儿回来育苗,又在花木商人那儿购置了近万株树苗,早几日也都送到了村里。
趁着三月十二这日天清气朗,全村停工停学,上山植树!
“许二叔、丰收哥、春梅、小茹、李瑞哥、好儿哥、林旺叔、陈华、陈文,你们每人为一组组长,按着昨日我给你们分好的名单,点齐自己的组员,选定区域便可开始种树。”站在最高处的葛歌今日依旧是一身劲装,还带了个赤色抹额,瞧着颜色格外鲜亮。
已改回本名的陈华、陈文兄弟站在队列中,仰头望着葛歌,有种见到旧时身披战袍登高一呼的太子殿下的感觉,不由得也挺直胸脯,齐齐与众人一起大声应道:“是!”
分组的名单是葛歌昨日带着王小茹一起分好的,将村里除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与六岁以下黄发小儿以外的二百一十七人全部分好组,各组组长快速认领齐自己的组员,就带着人去干活。
这一年多以来村里人不知在一起干过多少活儿,那分工与合力早就有了默契,扛锹的扛锹,挑树苗的挑树苗,抬土肥的抬土肥,快速去到自己组负责的区域便开始植树大业。
与王小茹一组的葛歌凭借力气最大的优势,负责最辛苦的挑树苗活计,在山脚下将家仆运过来的带着一小坨湿土的小树苗装好筐后,便一担一担挑上山去,按距离给负责种树的组员摆好。
“小里正,这山上那么多树,咱为啥还要种树呀?”抱着株树苗也不嫌脏的几个小孩儿想了许久也没想明白个中缘由,便哒哒哒从远处跑过来问活动发起人的小里正了。
葛歌放下肩上挑着的箩筐,浅笑着说到:“咱们村每年冬日要烧那么多炭,若只伐木而不种树,那就是有再多的树也有被砍光的一日不是?”
“我知道了!”最快反应过来的王小虎立马举起手来抢答,摇头晃脑地说到:“这就是先生说过的,坐吃山空!”
“小虎说得没错儿,这种树就跟咱么种谷子一般,去年丰收的谷子今年会吃完,所以今年开春了还要种,那山上的树去年都砍了,今年不种它还咋长出来,今冬哪里还有树做炭呢?”葛歌点头表扬了王小虎一番,还顺便宣传了下朴素的科学发展观。
小孩儿们听了深觉有理,跟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一个两个拍着胸脯跟小里正保证他们都不做坐吃山空的虫子,抱着小树苗又哒哒哒地跑了。
新上任的二位先生今日不用上课,也不能例外地带着学生们一起上山种树。
李勤山将手里的锄头杵在不太平稳的坡地上,热得他额头渗出阵阵细密的汗珠,本想多歇一会儿,却瞧见葛歌挑着满满两筐树苗却如无物一般从自己面前经过,心里不知为何别扭得很,招手叫来自己的学生:“陈华,你去帮葛里正挑树苗,这满村都是汉子,咋能叫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干这些活儿?”
“先生有所不知,咱们小里正可不是寻常女子,她可是一人可以扛起一头三四百斤野猪的小里正啊!”被先生叫过来的陈华远远瞧向葛歌,那放光的两眼简直比天上的日头还亮,他也好想成为小里正这般力大无穷的人!
李勤山却以为这是学生偷懒不想干活而瞎编的理由,面色沉沉有些不虞就开始训诫陈华:“做学问最忌出口成谎,言之无据,那葛里正不过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还能扛得起野猪?”
“先生明察,学生真没有作谎,这事儿满村人都可作证,有一回小里正还救了崔先生回来,肩上扛着崔先生,另一只手还拖着头被小里正一箭射穿脑门的大野猪回来呢!”陈华见先生一副你就是在骗我的表情,当即就招手又叫来附近的王小茹:“小茹妹,你来跟先生说,小里正是不是扛着崔先生拖着野猪回来过?”
王小茹这一年也长大了不少,不过圆嘟嘟的小脸儿与眼睛一点儿没变,瞧着就是个乖巧不骗人的,李勤山把目光转向她,等着她来说。
王小茹“啊”地应了声:“这都过了许久的事儿,你自己吃的野猪肉自己都忘了不成?”
那头挖好坑的村民刚好叫她,不明所以被叫过来的王小茹轻飘飘丢下一句“陈华哥你是读书读傻了罢?”就跑开继续去种树了,留下师生二人尴尬地站在原处互相看着对方。
而话题的中心人物葛歌脚程极快,又挑上来一担树苗给王小茹用,路过时见李勤山面色有些不好,便关怀道:“先生若是累了便寻个阴凉地方歇会儿,叫年轻人多干些活儿。”
“啊?啊,好。”李勤山瞧着流了些许汗水,在日光下却有些熠熠生辉的蓬勃少女,呆若木鸡地点头应好,忽然也明了这注定就不是个寻常的小姑娘,心中对葛歌那最后一丝的偏见在此时也是荡然一空,有的只是对这颇有家国情怀,目光长远的小姑娘的钦佩之情。
有这样的小姑娘带领着,他都可以想象得到,日后这满山的后辈们会有多大出息。
再说植树现场,实打实的一万多株树苗足足叫村里人种了一日,直到日暮西垂,众人才各自扛着自家的工具成群结伴地下山回家,留下满山新种好的树苗,只待下一场春雨到来,它们便可生根发芽,朝着参天大树的目标前进。
植树活动结束后,葛歌还制定了后续计划:
在村里雇了两位叔伯做专职护林员,负责巡视山林;
烧炭厂那边也制定相应章程,每年砍伐的树木要做好统计,来年植树的数量须得比今年砍伐树木数量多一成;
每年三月十二这日定为全村人的植树节,全村人全脱产一日参加植树,日后不管何人任里正,都要按此规行。
三月十三,一队从国都北上,一路浩浩荡荡敲锣打鼓的队伍途径云家集,直奔华新村。
“主子!主子!”被祖父打发出来寻主子的陈华一路飞奔到砖窑厂,站在葛歌面前激动得是上气不接下气儿:“主子,国都的天使带着国君的旨意来了!”
与工匠师父们在说事的葛歌一听,便搁下手里的水红色瓷砖:“各位师父你们先忙,我且回去瞧瞧。”
陈华性子急,一路不断说要快些快些,幸好葛歌脚程也不慢,很快二人就回到了华新村。
而此时的华新村内,所有听到动静的村民全都围在葛家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堵得水泄不通的。
站在最后面的小孩儿回头瞧见葛歌,喊了声小里正回来啦,前边儿围观的村民便“呼啦”一下让出了路给葛歌过去,等小里正过去后,让出的位置如同水流一般又被合上。
“主子,是国君派来的天使王大人,如今在正厅候着。”已改回本姓的陈用站在门口等着,见她回来立马迎上去小声说清事由:“王大人说是国君为嘉奖您在去岁对西南军的支持而发的旨意。”
迈步跨过门槛,听完陈伯禀告的葛歌点头表示了解,径直先去正厅与王大人打照面。
王大人乃是礼部六品侍郎,得了这可是国君与太子都交代了的活计,对葛歌自然也不敢有轻慢之意,笑呵呵地安抚她道:“国君有旨意,还请葛里正先去更衣,设好香案,我再来宣旨便是。”
“如此就劳烦大人再稍坐片刻,小女去去便回。”葛歌出了正厅,交代陈伯做好接旨准备,自己则往后院回,后院那儿被找过来帮忙的赵、宁二人与王小茹、文若兰等人也着急地候着,只等葛歌一进来就被摁在那儿任由她们为所欲为。
因葛歌只是一介白身,也无须太多妆点,只是给换了身隆重些的女子衣裳,又梳妆打扮了一番,只用了一刻钟多些便全部收拾妥当。
极少穿女装的葛歌忍住哪哪都觉得不便难受的诡异感觉,衣袂飘飘的红衣少女带着所有人全部到了前院。
宽敞平整的前院里,陈伯也已备好香案,只等今日的主角登场。
“王大人,家中一切已备妥,请您移步。”
被红衣少女惊艳到愣住了片刻的王大人连声应好,从正厅出来,站到香案前边打开圣旨,朗声道:“葛歌接旨!”
站在他对面的葛歌带着家中所有仆人及在场的王、文两家人齐齐跪下,葛歌沉声应道:“民女葛歌接旨。”
“奉国君旨意,今有葛氏女…”
垂头跪在最前面的葛歌垂眸听着那一长串的褒奖旨意,两唇抿得紧紧的,心想,她爹这么快就把好儿给她讨回来了?
王大人的宣读却还未结束:“实乃天下民众教育女子之典范,为表嘉奖,特赐‘天下第一女里正’匾额,赐封县主,封号‘毓敏’,赐良田百亩,黄金百两以示嘉奖!”
高声宣读完毕后,笑呵呵的王大人将圣旨合上捧着,朝葛歌道:“毓敏县主,接旨吧。”跟在他后头的太监宫女也将赏赐及县主品级的冠服奉上。
“民女接旨,谢国君隆恩。”葛歌磕头后双手高举,接过王大人捧着递过来的圣旨后才缓慢起身,示意家仆上前接下其余赏赐。
等葛歌接完旨,王大人又将在他身后站成两排的八个婢女及打头的两位嬷嬷介绍给葛歌:“县主,二位嬷嬷是宫里指派日后教导您礼仪规矩的,其余则是日后伺候您饮食起居的。”
说到这儿又有一个典故,这十人都是太子亲自过问选出来的人,同样是县主,这个毓敏县主的分量可不轻啊!
不知内情的葛歌道了声劳国君费心,又与王大人说到:“大人一路舟车劳顿,不妨在寒舍暂歇一日再做打算?”
如今对方可是有品级的县主,虽不是皇亲国戚,不过王大人也晓得她爹是那个当着文武百官斩杀前朝皇子却没有被罚的葛家茂,哪里敢在葛歌面前托大?只笑呵呵地回道:“不敢叨扰县主,下官住到镇上驿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