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量子计算机面世

在安装完量子储存器之后,叶凡又拿起了一个像是圆珠笔一样大小的量子阱激光器。

这是科学家们采用先进的半导体外延生长工艺,将厚度只有几十个原子层的半导体发光材料用作量子阱,使其交替生长在作为量子势垒的光限制材料之间,从而发生一系列的量子限制效应。

通过科学家的实验表明,采用直径小于20纳米的一堆堆物质构成或者大约相当于60个硅原子排成一串的长度的量子点,能够控制非常小的电子群的运动,并且不与奇异的量子效应发生矛盾。

而这样一根小小的量子阱激光器,供货商的报价就高达二十万,而且也非常的不好买,因为禁售原则,阿美坚那边根本就不会将这玩意卖给我们。

最终还是斥资了巨额的资金,才将这玩意买到手。

没办法,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钱还没给够。

在安装完了量子阱激光器之后之后,还有量子干涉元件传感器,这是一种新型的传感器,跟量子计算机三件套比起来,这玩意倒不是挺难买。

量子干涉元件传感器,采用了最优化设计和高性能约瑟夫森结技术,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元件传感器。

前人的研究,对器件参数进行了优化,使约瑟夫森结达到约10Ω电阻,临界电流约20μa,使用双晶粘接技术,用30°倾角取代一般的24°和36.8°。

因此,这种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元件传感器能够将地磁的分辨率由三亿分之一提高到十亿分之一。

具体的一些部件,除了量子干涉元件传感器之外,还有量子效应器件。

在人类研究量子计算机的历史来看,量子效应器件的研制是从1985年开始的。

在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量子效应器件的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虽然量子效应器件的制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原理基本上相同,都无一例外地采用电子拥挤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