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单单靠着如今的化石燃料火箭,按照2018年nasa(包括民营公司),华夏航天局,欧航局和罗斯联邦航天局的发射记录(31次,39次,11次,19次,其中重型火箭不超过10次)来看的话,最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p>
所以如果叶凡没有得到系统,没有推动科技进步的话,即便是人类在未来的20年之内,开发出了100吨级的geo运载能力的火箭,在更密集的发射计划之下,同步轨道站的建设周期都需要五年以内。</p>
这么长的时间,是目前人类完全等不起的。</p>
在整个太空电梯的工程中,比较难的一点就是配重物的问题了,其建设的难点在于如何与同步轨道站之间相连接,以及在连接之后要如何保持跟同步轨道站来同步。</p>
配重物位于同步轨道站轴线上的远地端,其到同步轨道站的距离,由同步轨道站到地阿敏缆索的质量,其本身的质量和地面所能够提供的张力来决定的。</p>
配重物上可以搭载一些同步轨道站所需要,但是却并不容易建设的功能模块,例如大面积的太阳能板等。</p>
毕竟目前是没法将核聚变反应堆给搬上去的,所以除了特别大型的飞船之外,其余的飞船都是靠着本身的超级电池来提供电能,亦或者是加装太阳能板收集恒星能源,来提高飞船的续航能力。</p>
而配重物的话,它自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同步轨道站来使用,只不过这个同步轨道站比较远罢了。</p>
太空中的环境无比的复杂,两个同步轨道站的建设和维护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倒不如将太空电梯给搞好,再在修建了一批太空采矿飞船之后,在远地端开展太空重工业厂房,来生产相关的稀有金属和材料。</p>
太空电梯工程中的最后一个难点,就是在于轿厢了。</p>
别看这玩意跟电梯的客舱一样,看上去毫无技术含量,但是实际上这玩意建设的难点根本不亚于配重物。</p>
轿厢最大的问题是在于如何上升,同时在上升的过程中如何增加切向速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