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面露疑惑,“先生的意思是?”
“既然是江面作战,武器当以弓箭为先,我想帮公瑾谋划到十万只箭。”
鲁肃遽然变色,周瑜更是眼神大亮,“先生此言当真?”
“既在军中,亮岂敢言笑。”
“需要多少时日?”
“三日即可。”
“什么?”
周瑜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先生,短短三日,怎么可能骤得十万只箭。”
诸葛亮拱手道,“请都督恕罪,军中恐有细作,亮不便多说,等我功成之后,再与都督言明。此事关系重大,诸葛亮愿立军令状,若克期未能完成,请斩我头颅。”
“孔明!你这是做什么?”鲁肃一直没有说话,现在终于忍不住了。
“子敬,都督一片诚心,我岂能推脱,只有全力为之。”
“你既然知道公瑾一片诚心,怎能故作戏语,你久经战阵,岂能不知十万只箭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造成。”
“子敬——”
周瑜右手一摆,“孔明先生既然这么说,自然有他的把握。”
“公瑾?”
周瑜看着诸葛亮,“既如此,我们就以三日为期,三日之后,若是没有十万只箭,我就只好以军情处置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好。”
“取军令状来!”
行军司马取过军令状,诸葛亮毫不犹豫,提笔一挥而就,行军司马递给周瑜,周瑜将军令状缓缓收起,“等先生功成之后,我当与先生共饮。”
诸葛亮一笑,“那在下先告辞了。”
“请——”
诸葛亮走出营帐,鲁肃再也忍耐不住,“我说公瑾,你怎么能让他立下这等军令状?”
周瑜平静地说道,“军令状是孔明自己要立的,并非是我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