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二女儿(六)

李易在读书上有些死脑筋,何老师的那一套,在他身上唯独行不通,宁初夏帮着看了眼,这孩子确实还没太开窍,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找了些应试技巧,记忆方法整理了送过去,还好起了作用。

何老师很快回过神:“这不在说你高考的事情吗?你这孩子就是天天瞎操心,这样会累坏的,你现在什么都别管,就专心考试,不要有任何的负担。”

她这几年,也存下了一个专供宁初夏的小金库,只是这孩子一次没缺过钱,她也没掏出来过。

何老师已经想好了,等宁初夏考上大学,这钱就让她带过去用。

她对宁初夏报考首都大学的想法,那是一千一万个支持,虽然她心里也舍不得这个很有缘分的干女儿,可她更希望,宁初夏能够完全地为自己,不受束缚地过着生活。

在何老师看来,这孩子就是太操心,谁的事都愿意帮一帮,她这心里感动,可又难过,她多希望这孩子能够任性点,不管不顾,只为自己就好。

“反正到你高考前,你不许再管任何事情了,什么成绩,钱,一样也不许管,晓得没有?”

宁初夏见何老师语气凝重,做出生气姿态的模样,便立刻答应了下来。

何老师又说了点考试经验,她为了宁初夏,厚着脸皮写信打电话去问了自打她下乡后没联系过的老同学,所幸对方还是很卖她面子,有问必答。

不过今天拜访的宁母倒是提醒她了,还得问问上大学需要准备什么,她没念过大学,对这方面一无所知。

宁初夏直到电话挂断,还是带着笑的,她进了屋,这间房间,是她寄住的老师特地腾给她的房间,桌上现在放着两封信,并一个包裹。

最上面的信件,是来自她认识的一位首都的大学教授,当初她只是试探地寄了信,没想到大牛级别的教授,起码在现在,还保持着逢信必看的习惯,他甚至手写认认真真地回了一封,同宁初夏成了跨越年龄的笔友,对方很欣赏宁初夏提出的观点和科学思维,还介绍了几位他的同仁,他甚至颇为遗憾现在很难直接收徒,说如果宁初夏能考入他所在的学校,可以到他的实验室去学习。

再下面的那一封,则是宁初春寄来的。

他的信并不厚,生性沉闷的他,就算是在写信时,也没法变成话痨,他三言两语地表示了对宁初夏的关心,信纸用胶水贴着,割开夹层,里面放着好些零散钞票,对此宁初春的说法是“买点零嘴吃”。

宁初夏失笑,她知道宁初春要省下这些钱并不算容易,对方一副这些钱对他来说只是小钱的模样,大概只能骗骗别人。

大包裹则是宁初秋寄来的,她写的信很长,从自己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到对宁初夏的种种关心,包裹里是她找朋友从省城买的据说是什么特别厉害的复习资料,还有从省城学校复印来的考卷……虽然宁初秋仔细整理了一番,不过还是可以看得出,她是找了不少人一起收拾的,来源很不相同。

宁初夏大概看了下,就能看出其中的工作量,这其中甚至有手抄版本的,字迹一瞧,就是宁初秋的字。

世事有时就是这么神奇。

当她不再把那个家当做唯一,不再讨好式的付出――可还是顺应本心的为这个家尽了些力。

除了个人心态的转变,其实她所做的,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却收到了很多的爱和关心。

越想得到的时候越得不到,松开手时反而出现,大概就是如此。

宁初夏不再想这个,看着窗外的阳光,高考马上就要到了,而真正辽阔的世界画卷,也要在面前展开了。

她就像一只鸟,一点点地飞出了天窗。

……

宁初夏的成绩,牵动的可不只是她。

她在展露锋芒后,一直都在做标准的领头羊,和身后的同学素来有壁,平日里就能拉出难以逾越的差距。

虽然有一定几率临场发挥不好,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人朋友,都对她拥有满满信心――可能这就是她本人展示出来的。

只要你愿意认可她,相信她,她就能做到一切超出你想象的事情。

据说今天下午,成绩就会通知到教育局。

宁父一晚上没睡着,几回醒来都发现天是黑的。

他实在做不到正常上工,便让宁初夏在家里好好休息――女儿也不知道还能在家里呆多久,现在宁家人是不让她做任何家务的,只是宁初夏并不顺从,总会见缝插针做点应做能做的事情。

宁父蹲到了村长家门口,他家里有电话,没一会妻子也来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的焦灼。

虽然明知道早上成绩不会出来,可还是觉得在这里安心。

村长拉了他们进屋,才坐下没多久,电话铃就响了。

宁父和宁母都没起身,这估计是找村里哪个人的,现下大家也都挺舍得钱打电话。

然后便是兵荒马乱的声响。

宁父和宁母正打算进去看看,便撞到了冲出来的村长。

他脸上的笑容洋溢,一把抓住了宁父和宁母:“快回去和你们家初夏说,教育局给我打电话了,初夏她考了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