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现在战斗队列射击,正式开训!”
随着话音落地,早已出列站成了战斗队形的主战连,在一声锐利的哨音声中,从第一排十个人的枪口中,顿时迸发出齐刷刷的十道耀眼的枪焰。
紧接着,第二排据枪等候的十把黑洞洞的枪口,在第一排射击后迅速蹲下身的瞬间,也齐刷刷地打出了属于他们的枪弹。
随后,第三排、第四排……依次轮替,循环往复,在一阵又一阵此起彼伏,而又整齐划一的枪声中,完成了配发给他们的每人十发枪支的额定射击训练指标。
不得不说,这燧发枪虽然领先了这个时代同期欧洲军队装备水平三十年,但仅仅六十人规模的一次全员十次齐射,竟也搞得整个方阵近百米范围内,硝烟弥漫,枪火刺鼻,完全与八一杠那种射击中的完美境地判若云泥。
在一阵阵压抑不住的咳嗽声中,作为战果检验标的物的三辆加装了前后三块木板的大车,从80米的距离上,被民伕队吱吱呀�降赝屏斯�础�
80米距离,是孟远在选定燧发枪作为降维武器之初,就根据实际情况定下来的最佳射击杀伤距离。
对于目前绝大多数射击最远距离不过五十码,而且射速还在每分钟普遍只有一次,最好的枪支最优秀的射手也最多不超过两次的现状之下——
这款经过了从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整整两个百年,并经过德国、意大利、法国等一大批优秀枪械创造发明和改造者前赴后继的改良下,虽然目前依然还是没有脱离落后的前装膛线式装填窠臼模式,但其射程、射速,已经达到了平均每分钟可以射击最少三次,最多六次,最远可达两百码水平的螺旋式前装膛线燧发枪,80米距离,正好是它的最佳射速下的最佳射程。
而且,这一次全员配发的这种燧发枪,还是属于步兵序列的米宁燧发枪款式。
整只枪口径19.8毫米,枪长1560毫米,枪重5.69千克,弹丸重32.1克。而与之一母同胞的骑兵式燧发枪,则整体上因为要受限于骑射的制约,整个要比步枪款式小整整一号——
全枪口径只有17.3毫米,枪长1210毫米,枪重4.6千克,弹丸重21.3克。
所以,两款枪虽然一母同胞,但步枪款式却比骑兵款式在毁伤效果和威力上,相差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