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关键的一步棋,同时也是他做足了所有工夫,不惜全面放弃他的地盘,只攥紧拳头坚守山海关一地,这些所有努力,其实都是为了一点——
利用关外满清急于在大明皇帝已亡、江山已然分崩离析之际趁火打劫入主中原的心理,更是巧妙地利用刘宗敏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的既成事实,不断放大自己在三方势力中的分量,逼迫多尔衮速速决断,全线出手,与李自成尽快展开生死决战。
如此,吴三桂才好一石三鸟,不仅可以渔翁得利,坐享其成。而且还可以审时度势,随时根据战局进程而导致天下大势的变化,来随时调整他的选择。
甚至,还有一种他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建奴方面的多尔衮与京师方面的李自成,两败俱伤,最后他坐山观虎斗,一举定乾坤!
一句话,在孟远洞若观火的旁观中,吴三桂的确是一个大才。
只可惜,他天生反骨,又毫无民族气节。除非有一个高他不知多少倍的雄主可以驾驭,并且将他始终控制在开疆拓土的征途上,绝不让他有半点喘息机会在任何一城一地做大,吴三桂才可大用。
否则,还不如知其天性,早早将他一刀两断人道灭绝彻底以绝后患。
现在,除了地盘大半失守之外,吴三桂其实不仅毫发无损,兵精粮足,大将云集。而且在他不遗余力的宣扬下,整个山海关在“闯军破城必屠城”的人人自危中,同仇敌忾,斗志空前高涨。
而且,除了此刻正镇守在几座卫城的高第、吴六郡等几员大将之外,其余被他看重的各路猛将、勇将几乎全都云集在他座前,只等他一声号令,即可出城厮杀。
这里面,不仅有现在吴三桂就十分倚重,并且在后来他分封做了云南王后,在“三藩之乱”中举足轻重的部将并被满清拔擢为陕西提督的王辅臣,升为贵州提督的李本深,升为四川总兵的吴之茂,以及在云贵川皆有高官厚禄的马宝、王屏藩、王绪等数十人之多的地方大员。
这批人现在全都簇拥在吴三桂身旁,一个个斗志昂扬,不甘人后的模样,似乎时刻都愿意为他们的平西王赴汤蹈火一般。
当然,有这些人在身边,吴三桂的胆气和底气,也是同样的颇有一种气定神闲的淡然,至少是在表面上也要装出这个样子来,否则一军统帅都惶惶不可终日,那还打他娘的狗屁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