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运营的核心目标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运营的3个核心目标,即增加新用户,促进用户黏度和提升活跃度,以及找到更合理的收费方式以增加产品收入,如图1—2所示。

图1—2运营的核心目标

增加新用户:即通过市场渠道推广、活动、换量及品牌宣传等各种方式增加新用户。

促进用户黏度和提升活跃度:留存和促活。留存很多时候是由产品质量决定的,但是当用户可留可不留时,就要看运营了。促活就不用说了,就是希望用户天天都能使用自家的互联网产品,每天能多使用几次。活跃度越高的产品对于后期商业模式的推广效果就越好。互联网产品的活跃度一般指的是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

找到更合理的收费方式以增加产品收入:简单说,就是通过运营让用户更愿意在你的产品上花钱,使产品能赚到更多的钱。

其实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一样,基本模式都是先用产品吸引用户,提高用户数量,然后再提升用户质量,让更多的用户进入产品中来,最后亮出商业模式,让用户更多地付费。这种规律与大多数时候资本市场的看法一致—一个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产品和商业化,而商业化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就是用户规模和单个用户arpu(每个用户平均收入)值。因此,在不同的阶段,运营的侧重点不同,前面两个阶段更注重用户数量和用户质量,最后一个阶段注重产品收入。

我们来举两个例子,其中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京东,最早就是用其产品配送服务和正品品质来吸引用户,然后不断地做促销、推优惠,用新商品、新花样来促使用户选择京东,等京东的用户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后,就开始提高零售价格,减少优惠力度,之后再提升免运费门槛,推出更多的增值产品,如会员plus(付费会员)、京东金融、京东到家等,让用户有更多的机会在京东的大生态圈内消费。再往下一步就是实现盈利,当然,如果京东的战略目标是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那么实现盈利会延迟,京东会员特权如图1—3所示。

另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是今日头条,首页如图1—4所示。今日头条上线时标榜自己的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个性化推荐,每个人使用今日头条所看到的内容都会是不一样的,而且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之后,为了提高用户活跃度,今日头条不断地增加它的内容种类和内容源,增加了视频、自媒体,让用户能更方便地找到想要的内容,增加使用时长。后期为了实现盈利,开始加入各种广告、商城、游戏等元素来变现。再往后,一般都是要布局新产品,如最近很火的火山小视频、抖音短视频等,然后重新开始这样的运作轨迹。所以互联网的产品轨迹和运营的3个目的是相匹配的。

图1—3京东会员特权

图1—4今日头条首页

看完上面两个例子,大家应该能看出,运营的最终目的是收入。与其他公司一样,互联网公司不是慈善所,最终目的是要收入。个别谈理想的产品,也极少能摆脱商业的束缚。虽然投资人一开始会关注市场规模,但是最终还是要看商业模式和未来前景的,除非你自己花钱做产品、做情怀,那也一定是供小众用户使用,否则绕不开实现盈利这个最终目的。所以,对于运营来说,赚钱是运营绕不开的话题,最终目的一定是要让用户付费,通过产品带来更多的收入,这也是运营的核心目标。当然,还要追求用户体验,采用更合理的收费方式。

1.2产品运营高一阶?

不少初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同学会有疑问,为什么公司研发、产品和运营的人员配比如此不同,研发人员总是那么多,产品人员总是那么少?为什么产品人员一般就是负责某条产品线或某类功能点,而运营人员有那么多复杂的分工?既然有内容运营、用户运营,为什么还有产品运营,难道内容运营不是在运营产品?希望通过本节,能为大家一一解答这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