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破题方式就是我要讲的第一种——正面破题。那么,如果我反面破题该怎么破呢?”
丁余白反应还算快,“诚不大、不至则物不生、不盛。”
沈游非常满意,孺子可教也。
“事实上,这样的搭截题还算好破,因为它是在一篇文章里出现的,更麻烦的是两篇文章里出现的,考官还有意坑你。”
“比如说,我在论语中出一题——君夫人阳货欲”
一听这题目,三人顿时神色突变,因为这题目实在是太容易让人想歪了。要是考官真出了这题目,那简直要坑杀无数想入非非的士子。
沈游笑道:“这道题出自于两篇文章,前半句‘君夫人’出自于论语中的一篇末尾‘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紧接着下一篇开头就是‘阳货欲见孔子’,分明是两篇文章啊,考官强行将它们搭在了一起。你要如何破题?”
沈游只给了三人一炷香的时间,这三人绞尽脑汁,抓耳挠腮,怎么也想不出来。
沈游只好无奈道:“还是那句老话,联系上下文。”
“上一篇讲述的是本国人、他国人如何称呼诸侯正妻”,沈游试图启发他们,“称呼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吴迩犹犹豫豫的答道:“礼”
“聪明!”
沈游毫不犹豫的夸赞了他,搞得吴迩怪不好意思的。
“那么下一篇呢?阳货想去见孔子,孔子拒绝见他,结果他送了一只烤乳猪给孔夫子,孔子为了回礼,迫于无奈只好去见他。”
沈游继续问道:“那你要怎么想这一篇呢?”
吴迩看上去更犹豫了,他试探道:“孔夫子很守礼?”
沈游被气笑了,“所以守礼的下场就是被逼着去见了一个自己根本不想见的人吗?”
她反问道:“那你这意思是大家都别守礼,以免被礼仪逼迫,被道德绑架?”
吴迩顿时蔫头耷脑,嗫嚅道:“还请先生明示”。
“这时候,下文你无法联系到,那你就干脆去思考单一的句子,生拉硬套的都要接上去。‘阳货欲’这三个字完整的句子是什么?”
陈靖回答道:“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沈游点头,“这个时候你得联想到孔子为何不见?因为他认为阳货不守礼仪,僭越礼制。”
“所以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礼字,上一篇文章从正面讲述守礼,下一篇文章从反面讲述不守礼。两相对比,你的破题就在于一个礼字上。这道题目就可以破出——圣人之所以为圣也,概因其严守礼、毋非礼也。”
“但是你要搞明白,不是孔夫子不守礼,而是阳货不守礼,所以孔夫子出自于礼仪不见他。这叫变通、变通,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