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原该令人胆寒,可十万大军非但没有吓退南越军民,反倒是令众人皆战意蓬勃。
因为他们退无可退了。
辛辛苦苦建设的家就在这里,而晋安之外就是战乱、饥荒。过够了逃荒的日子,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谁想再过回从前如猪似狗,辛劳一年还吃不上饭的日子。
“今日的结业礼不仅是作为结业,也是战前动员”。
孙旷就很迷惑,要知道等到举办结业礼的时候,第六届学子们的去向早在两个月前基本已经定下来了。这时候搞战前动员,简直宛如马后炮。
除非……孙旷的心剧烈的跳动起来。
除非要扩招!
并且扩招极有可能会面对接下来的第七届学子。
孙旷早已听闻琼州学院有这个传统,据说最早的两届学子,都是半工半读的。一日去府衙上工,一日在学院读书。
不过那时候学院和府衙都在琼州,离得也不远,她才能够搞这种模式。
等到沈游地盘扩大、半工半读就不方便了,再加上人手不那么紧缺了之后,她就再也没这么搞过了。
如今大战一起,各处都缺人手。届时势必要恢复这个半工半读的传统。
也就是说,半工半读的学子可以提前接触自己想报考的部门,若是干活得力,有极大的可能性能够留下。
孙旷眼神迅速亮起来,就是不知道轮不轮得到他们第十届学子。
“这一次半工半读是面对第七、八届学子……”
孙旷的眼神迅速暗淡下去。他苦笑,他们是新生,连基础知识都没学扎实呢,这种好事多半是轮不到他们的了。
议论纷纷的除了孙旷和卓不群这两个新生之外,还有第六届学子。
秦桧都还有三五个好友呢,别提闻名全琼州学院的董经纬了。
其好友郑庭此刻总觉得怪怪的,“董兄,我们都快结业了,这种半工半读的事儿也轮不到我们。再者,今日礼堂之内只有第六届学子,对着我们宣布又有何用?”
董经纬能够做到全学院闻名可不仅仅是依靠“继承家业”这四个字,而是因为他接连三年都是琼州学院甲一生。这意味着他的成绩是甲等中的第一名。
要知道,琼州学院学制改革为五年后,扣除各类旁听生,学院一年只招正式生五百人,而甲等只有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