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李可之劝道,“最好的法子是将军自己攻打川蜀。因为只有这样,战局才是可控的”。

“否则若是将军死了或是走了,由皂衣军攻打川蜀,他们成功之日,便是陛下丧命之时啊!”

李可之急急膝行两步,连声道,“将军若是自己动手,还能保住陛下一命啊!”

这话几乎直踩赵识心底的忧患之处。他的神色肉眼可见的动摇起来,反复拉扯,犹犹不决。

“我……”,赵识开了口,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可之即刻猛的一磕头,额头上的皮肉瞬间血糊糊的一片。

“将军,我方才说的是将军个人的情义,如今要说的是天下的道义!”

“不瞒将军,我此行不过半个月,见到的却是在锦州半年都见不到的景色”。

赵识眉心皱起,问道,“何意?”

“将军当年投军,一为报恩偿义,二为建功立业,三为肃清海内,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李可之沉声道,“如今依我所见,皂衣军已经做到了第三条!”

“你”,赵识喃喃道,“你是说……”

“是”,李可之点点头,“这一路上,我所见的。虽说算不上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但百姓们也算衣食有着、无有灾殃”。

“皂衣军建立学府以教百姓,勾连道路以便通行,严训士卒以保太平,发展农商以富黔首”,李可之言及此处,竟隐有泪光,“这天下,动荡的太久了,它需要一个霸主来终结这乱世!”

“将军,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若将军执意要辅佐佘崇明。百年之后,青史之上,将军要如何自处?”

李可之面色涨红,情绪激荡之下几乎是在嘶吼。

“忠义与大义相违,情义与道义相背!将军是要全自己的忠义之名,还是要全天下黎庶的太平日子?!”

李可之喘着粗气,额头已是血肉模糊。他跪在地上,将自己多年来坚持的风骨扔了个干净。

“砰砰——”

他一下一下的磕头,伴随着赵识沉重的呼吸声,李可之的双目都要涌出泪来,他不知道赵识会不会答应,也不知道自己选的路是对是错。

可他尽力了。

半晌,李可之在头昏眼花、凄凉悲怆中恍恍惚惚的听见,仿佛从高处飘来了一个“好”字。

李可之和着眼泪笑起来,他狠狠的把头磕在地上,身体跪伏下来,行了一个叩首大礼。

他沙哑的嗓音在营帐里响起,为佘崇明的帝国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可之在此,替天下百姓——谢过将军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