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都二百二十三章

秦承嗣张口就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朕要御驾亲征”。

“不可!”

“还请陛下三思啊!”

“请陛下三思!”

打从秦承嗣说出那五个字开始,叶玉泉头皮都要发麻了。

此刻,叶玉泉根本顾不上对于武人的偏见,四人有志一同的劝阻起秦承嗣来。

虎贲军徐伯英直接劝阻道,“陛下龙体何其尊贵,怎能亲临前线?”

“陛下有此念,盖因臣等无能。是臣之过啊!”

叶玉泉老泪纵横。

飞鹰军陈嘉顿时心里一阵恶心,心说这老头儿,演技是日渐进步了。眼泪说来就来,还有鼻涕泡。

但他此刻也顾不上叶玉泉了,直言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陈嘉是个极耿直的脾气,说话过于直接,显得不太好听。以至于在虎贲、神策、飞鹰三军中,飞鹰最末。

“陛下若亲临险境,如有万一,国将不国”。

意思是你要是死了,北齐没有继承人,直接就狗带了。

这话简直难听至极。

可秦承嗣再怎么不喜欢,这也是他最后剩下的三支亲军了,他绝不可能现在把陈嘉杀了。

况且陈嘉话糙理不糙,北齐的确需要一个继承人。若他有个万一,这秦家的江山还是要传下去的。

只是——

“此事稍后再议”,秦承嗣道。

皇后无子,剩下的妃子为了太子之位快要人头打成狗头了。

况且孩子最大的一个也不过十岁,暂时还看不出来秉性如何。

他也不可能潦潦草草,现在就把太子人选定下来。

“启禀陛下”,话最少,心最忠的熊正阳直接开口道,“陛下若是已经决定了,臣愿为陛下效死!”

徐伯英、陈嘉、叶玉泉都很无奈。

熊正阳是秦承嗣侍卫出身,对他最是忠心,说东不往西。这会子赞同,一点也不奇怪。

“好好”,秦承嗣连声赞道,“卿不愧为朕之肱骨!”

陈嘉还好些,徐伯英顿时又酸又妒。

他是秦承嗣当年伴读,都没有此等厚爱,熊正阳小小侍卫出身,还是个军户出身的,竟也配称“肱骨之臣”?

徐伯英只好道,“臣亦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两人皆已表态,只剩下叶玉泉和陈嘉了。

其实叶玉泉很想说,他觉得这事儿不成。就算陛下御驾亲征,都未必打得过皂衣军。但他要是敢这么说,那就是被夷三族的命。

姻亲故旧,门生故吏都指着在他这棵大树底下乘凉呢。

叶玉泉只好道,“臣必尽力而为!”

秦承嗣若是御驾亲征,那么在京都留守以及负责后勤的一定是叶玉泉。

秦承嗣点点头,便将目光看向了陈嘉。

陈嘉跪地稽首,“启禀陛下,若陛下御驾亲征,那么此战……便是国运之争”。

秦承嗣打赢了仗,双方就处于割据的状态,或许北齐还能够获得翻盘的机会。

可一旦秦承嗣战败,就算立下了太子,估计也无用了。

因为到了那时,国库为了打仗,最后的一点钱粮也耗尽了。更别提皇帝御驾亲征都失败了,这对民心是何等之大的打击。

届时皂衣军只会如狼似虎长驱直入,北齐覆灭就在顷刻之间了。

秦承嗣知道陈嘉说的话固然刺耳,但都是实在话。于是他也平心静气道,“朕知晓了”。

打赢了自然是一切都好,打输了也是万事皆休。

但无论如何都要做些什么。

若是眼睁睁看着皂衣军一步一步的逼近京都,像秦承章那样当个缩头乌龟,他不如去死!

“此战既已是国运之争,陛下不如发动大齐上下,倾尽全力备战”,陈嘉劝道。

叶玉泉面上无波无澜,手却一个哆嗦。

打仗无非就是人口和钱粮。陈嘉说要“发动上下”,其意思是要从民间大肆征兵,还要向达官显贵、世家大族们要粮要钱。

叶玉泉突然就觉得今日殿中议事,堪比鸿门宴啊!

皇帝这是摆明了要他从世家大族那里要钱要粮啊!

事实上,叶玉泉是真心实意的盼着秦承嗣能打赢的。在北齐当一个位高权重的首辅跟在皂衣军那里当一个投降的遗老,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可秦承嗣要是剥削的太过,保不准都不用皂衣军,北齐一众勋贵大臣自己就先谋反了。

但话是不能这么说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妥”,叶玉泉直言道,“近期境内已有小股流民起义,若是压迫百姓太过,只怕起义扩大,后院着火,妨碍了陛下南下之路”。

陈嘉直撇嘴,说什么担心百姓起义,是担心他自己的党羽利益受损吧!

又或者,他不愿意被陛下派遣去做此事。

秦承嗣已经没有耐心跟叶玉泉周旋了。正如陈嘉所言,这是关乎国运的战争。他已经打算扒光这帮达官显贵、世家大族的皮,又何必还要在此处虚与委蛇呢?

于是他皮笑肉不笑道,“叶首辅若是不愿意,尽管直言。有的是人愿意”。

叶玉泉额间冷汗涔涔,赶紧跪地道,“启禀陛下,承蒙陛下厚爱,臣不胜感激。必为陛下充盈国库,筹措钱粮!”

秦承嗣方才缓和了脸色,说道,“劳烦叶爱卿了”。

叶玉泉苦笑。

就这一句称赞,得舍出去多少钱粮、面子、人脉,甚至还有他的地位。

“不知叶爱卿半月之内可以筹措到多少钱粮?”

叶玉泉心一梗。

半个月?

赶着投胎啊!

“臣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