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朝会

“御史免礼。”

此时嬴政坐在椅子上正拿着一本书籍,它是潘启在教导嬴政帝王之术也就是用人之道的时候整理出来的学习书籍之一《论如何处置人才》。

“老师在书中写过不能薄情寡义,对待有功之人不能卸磨杀驴。而吕不韦对秦国的功劳寡人还是历历在目,可是祸乱宫闱,当死罪。老师觉得寡人该如何处置?”

“贬为庶人即可,然后找个借口发配到草原去种田。不过在那之前让吕不韦先将他的《吕氏春秋》整理出来,大秦需要各种有用的书籍。”

“……《吕氏春秋》……种田……”

嬴政思考了一番,再看了一下手中的书,觉得潘启说的不错。

“老师说的对,秦国统一大业在即,匈奴也要赶走,那些不安定的人流放草原种田最好不过了。至于《吕氏春秋》的治国之理寡人虽然不喜,但寡人承认《吕氏春秋》当得起流传百世的著作。”

“匈奴……”决定了接下来对吕不韦的处理方案,嬴政视线转到了潘启送给他的世界地图上的匈奴的版图上。

对于这份地图,嬴政是喜之又喜,亲自将之表在了御书房内。

“大王,不能急于求成,不然将会白白便宜了他人。”潘启见状开口劝到。

现在秦国还是着眼干掉六国统一华夏大地,然后再清理周边,一步一步来才是正确的。

“寡人怎么会忘呢。老师写的故事集寡人可是读了又读,都可以倒背如流了。不先将六国拿下,统合六国之民与秦人不分彼此,让民心尽归于秦,寡人是不会仓促出兵攻打这些蛮夷之地的。”

嬴政所说的故事集名叫《夏之诸侯国》,里边讲述的是夏朝时期,夏朝底下的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故事。

而实际上里边是潘启将后世历史改头换面,披上夏朝分封国的皮来讲述的。

里面将几种代表性的的人物列举了出来,比如杨广、赵光义、朱元璋等等,当然这里边也少不了嬴政的故事。

至于为什么不用商周做背景?没办法,时间太近了。生活在战国时期的人都有足够的证据追溯自己的祖先。

吕不韦的祖先是姜子牙,嬴政的祖先可追溯到商朝的恶来,姬姓都是黄帝的子孙,商鞅就是黄帝之后。

接下来潘启和嬴政还就骊山的新军进行了安排,预计花费三年时间将这支驾驭者机关兽,用各种机关术的部队与秦国当下的部队磨合完毕,之后就是浩浩荡荡的统一战争。

对于此战,无论潘启还是嬴政都有信心在一年内拿一举拿下六国,毕竟那些机关兽的战力摆在那里。不过六国不是打下来就行,还要有人去治理,所以就算嬴政恨不得马上让骊山的新军架着机关兽从天而降,兵出六国,还是按捺住心底的想法,缓上几年。

“大王,早朝时间要到了。”

时间不知不觉间一夜就过去了,直到赵高的提醒声从门外响起,潘启和嬴政才停下探讨。

初掌大权的嬴政兴致勃勃的和潘启讨论着各种设想,两人是秉烛夜谈的到了天亮,要不是两人功力高强,面对这涉及万千百姓的国策所耗费的心力恐怕足以累倒了。

“去,叫人准备我和御史的早膳。”嬴政对门外的赵高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