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脸皮微微动了下,说道,“他们的安危不用你们负责,只要让他们跟着就行了。现在出发吧,我们要在天黑之前进入卧龙村。”
……
卧龙村的确就在小镇的附近,离开小镇,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卧龙村的村口。从外面看去,这个平山村还挺大的,一眼看去,村里估计足有上百户人家,而且十分的分散。村庄的面积很大,村后还有一片山林,山并不是很高,山外有一层朦胧的雾气。
村口有一条十分宽敞的石子路一直连接到我们过来的那个镇子。石子路上面还有一些车子的轮胎痕迹,应该是前不久留下的。村口立着一个木质的门楼,十分简单,只有一个大门架子,上面挂着一块木匾,刻着几个大字‘卧龙村’,相传这里可是诸葛卧龙的墓葬之处。
说起来卧龙墓,还有一段历史。
诸葛亮因为魏延夜闯,延寿之法被破坏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遗书后主刘禅,嘱其在他死后,将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对于这位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的丞相的最后遗言,刘禅岂能不遵?于是他命四个关西壮汉,抬着他的棺一直往南走。这四个汉子抬了一天一夜后,终于体力不支,但是此时杠未断,绳也未烂。四个人商议后,将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
回去后,他们报告刘禅,说将丞相棺掩埋于杠断绳烂之处。刘禅听了报告后觉得不对劲,怎么这么快
就会杠断绳烂呢?于是将四个人抓起来严加审问。四壮汉经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认。刘禅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四人杀死。但是,四壮汉被杀后,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诸葛亮的葬地了。
虽然史书中记载武侯墓乃是诸葛亮墓,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
但民间却仍然有很多关于诸葛亮的死亡传说,像这种卧龙村,其实数不胜数。
可能换了一个人,但不可知否的是,这些都表达了当地人,对于诸葛亮乃至其他前人的敬仰和尊重。
我看着这卧龙村,好像还真有几分‘三台书案’的感觉。
所谓‘三台书案’,即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感叹归感叹,我来这里可不是考古的,而是,为了寻找白不易和扎纸门的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