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四岁时,已经可以背诵各朝诗人四百余首诗词,顿时让人惊为神童,于是便有人传言,这位小少爷出生之时便有异像,什么馨香满屋、红光耀眼之类的不一而足。
这位小少爷自然就是白羽的神魂于十丈小红尘中托生!
这十丈小红尘虽是幻境,但被柳枫炼制、改良后,竟变得实假如真,白羽也是直到半岁之时,才破除胎中之迷,想起自己是在和奇巧殿弟子斗赛,继而想起,这实际是梦中之梦!又花了两三个月,才从大人谈话中查知现在这肉身,小石头的家境,不由得叫苦不迭,这该如何是好?
修道之人必须斩尽凡缘,但目前自己这肉身的双亲尚在,谈什么修道?父精母血生育儿女,儿女还不曾回报,便踢了他们去修道?世上焉得不孝的神仙?
怎么办?先混着吧,查一下这个世界的仙神传说再做理会。
白羽飞快的学完这个世界的文字后,便开始收敛自己的光芒,除了进行一些基础的学习,大多数时间都将精力放在了查阅这个世界各种传说之上,自然也不会四岁时咏个鹅什么的招人恨。
本以为自己儿子是个神童的陈缘闲不免有些失落,但这儿子也不生事,每天就如个小大人一样,只是看那些神仙志怪的书,最后也只得长叹一声:“由得他去吧,总比五毒俱全地做个纨绔好!”
待得十四五岁时,陈府君为儿子请的西席,辞别府君时道:“少爷学习进度尚可,只是这文章十分平庸,只算勉强平稳,但要出彩……唉,学生实再是能力有限。”
府君十分失望,但好歹也是自己亲生骨肉,就算正经入不得仕途,只能厚着脸皮去求各位同年,荫补个官身了事,只要他不去弄些什么吃喝嫖财之事,家中资财也够他一生之用,他这一代不行,但好歹还是个喜欢读书的,只要这爱读书的血脉在,他日娶妻生子,说不定这小孙孙是个做官的料呢?想到这里,这位陈府君便开始托人为儿子物色一门亲事。
石头十六岁那年,府君给他正冠,取个了大名,唤作继宗,白羽心知肚明,这是对自己已经没啥指望了,当个生孩子的工具人作罢。
到了十六岁下半年,白羽已定下了婚事,一位翰林修编的孙女。
但偏偏这婚事便来了祸端,这位翰林修编曾经做过皇子讲读,被几位亲王称为座师,结果本朝太子上位后,另几位亲王被杀的杀禁的禁,闹得最凶的两位亲王甚至因为造反丢了性命,和他们相干的官员大量被捕,这位翰林也以待罪之身下了大狱,好歹同朝官员记着情面,保住了性命,但这位翰林也是书生意气发作,在狱中自尽不说,还题诗大骂今上弑兄杀弟,不是明君,结果便落了个满门抄斩,家中女眷尽入教坊司。
连带着白羽这个未婚丈夫也受了累,陈府君被削去官职,沦为平民。
白羽在狱中十分老实,关了三年多,终于被放了出来,原来是陈缘闲耗尽家中余财,托了为官时的关系,终于将白羽赎了出来。
或许有读者问了,白羽既然已经清醒过来知道自己是谁,直接开始修行不就行了么?
白羽在鱼湖城之时,就知道这蜃母幻境对自己不生太大作用,但其他参赛弟子如何?难道他们也没了胎中之迷?
这是不可能的,在天工门是,不是没别的同门试这造物,百分之百在里面活到老死才得脱出!
所以,白羽一没道士来化缘、二没和尚说此子应入我佛门,莫名其妙的开始修道,那不是摆明了有问题么?
他也在等机缘,这修行机缘又怎么可能平白无故降下,这也是开局之时白羽叫苦的原因,若是生在贫苦之家,养不活子女,被送到道观封庙也不出奇,甚至被拐走都可以找着机缘,再不行乞丐也可以一路乞讨昏倒在什么大能的道场之前不是?问题是,陈缘闲当真是把这儿子当成眼珠子呵护,白羽又哪得机会离开?再则,十余年父子之情,虽然只是蜃境之中,白羽也不敢心冷若铁的辜负掉。
所以,怎么合情合理合法找到自己的修道机缘才是最重要的,几十位大佬眼不眨的盯着自己这十几人,想搞什么事,这不是找死么?而且自己这状况总比那十几位投身十丈红尘之后茫茫然不知缘起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