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作为整个冬奥会的第一场颁奖,单板男子大跳台的颁奖仪式无比隆重。

余曜还没有走上台前,领奖台前的红毯上就已经聚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记者。

他们或站或蹲,扛着十几斤重的昂贵设备,全神贯注地守候在台前,为的就是拍摄少年登上领奖台时的激动瞬间。

这是奥运冠军才能获得的盛大礼遇。

余曜意识到这点,顿了顿,才继续自然地走向红毯尽头。

少年的背影挺拔如竹,煞是好看。

记者们眼疾手快地就把自动快门都设置成了最高档位。

就是不为了新闻图,光是余曜这张脸就够赏心悦目的了。

“咔嚓”声顿时如潮水般席卷全场。

闪光灯闪烁不停,在那道修长身影潇洒利落地跳上领奖台时更是亮如白昼。

余曜站在台上才一回头,就觉得眼睛都快要被闪瞎了。

但他还是很努力微笑着。

效仿着自己在穿书世界里看到的主角们那样,高高举起自己的双臂,向着四面八方的摄像头致意。

那双琥珀色的眸子在闪光灯和聚光灯的双重照耀下,闪烁如星子。

一看就是很纯正的华国长相。

真的是他们华国的运动员拿到了第一!

很多华国网友们当场就在直播间里尖叫出声。

【啊啊啊啊好帅好帅!】

【意气风发!英姿抖擞!】

【是我们华国的少年冠军!】

弹幕都在疯狂刷屏。

本就可怕的刷屏速度更是在奥委会官员带着奖牌出场时直接抵达了巅峰。

来自华国千家万户,五湖四海的观众们此时恨不得都是同款低头凑近的激动表情。

他们一目不错地盯着屏幕,期待无比地就等着看着,冬奥的第一枚金牌是如何被挂到他们华国小运动员的脖子上。

余曜也怀抱着同样的期待。

他趁着颁奖嘉宾替亚军和季军颁奖时,不着痕迹地垂下眼,多眨了好几下被照到发酸的眸子,才自然而然地弯下腰,任由奥委会官员将那枚沉甸甸的奖牌挂到自己脖子上。

“你很棒!余!”

颁奖的白发官员把鲜花递给少年,还附赠了一个鼓励性质的温暖怀抱。

余曜就温和笑了笑,“谢谢您。”

对方显然也知道少年后面还有整整四个项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很期待你在其他赛项上的表现。”

“我会的。”

少年带着笑,把来之不易的金牌紧紧按到心口,眼里就盛满了璀璨流动的光。

他用力地按着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几乎要将奖牌上代表胜利的橄榄枝花纹烙印在自己胸口的皮肤上。

再抬眼望向领奖台对面,就见到那面属于华国的红旗,在每一位华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奏响时,沿着银色的冠军旗杆冉冉升起。

冠军的旗杆有九米。

余曜从前最多只看见过属于自己的国旗升到8.57米的亚军高度曜野路子出身,来集训基地这两个月又一直都在赶训练进度,他们六个教练加起来六个脑仁,愣是没一个人想起这档子事。

天知道有些三流媒体记者多么无良,正常的回答都能被扭曲出各种不好含义,更何况肯定会有人有心挖坑。

余曜还这么年轻。

心性又简单纯粹,还真不一定能应付得来。

赵正飞忧心忡忡,其他教练的脸色也不大好看。

都知道余曜作为本次冬奥会诞生的第一位冠军,不定有多少人在关注,又有多少人意图拿少年的回答当噱头吃人血馒头。

“余曜,”韩启光出主意道,“不行你就说翻译器没电了,听不懂,糊弄过去得了。”

教练们都表现得如临大敌。

余曜能理解,心里却还是有点好笑。

“韩教,我后面还有四场比赛。”

总不能每一次的赛后记者会,都装哑巴吧。

韩启光无奈地看着少年走进入场口,这才反应过来。

不是,余曜这话什么意思?

他就这么笃定,自己一定能进入每一场赛后记者会?

韩启光跟其他教练们对视几眼,不得不说,还真就被少年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给鼓励到了。

甚至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啊,在绝对的强大实力面前,记者们阴阳怪气的报道算个锤子!

他们余曜就是最棒的!

教练们整理好情绪也都跟了进去。

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是真的显眼。

毕竟再不会有人像余曜一样,出席个记者会都能跟上五位不同领域的教练外加一个华国单板队总教练。

记者们一看也来劲了,举手一个就是要提问余曜,再站起来一个,又是冲着少年来。

教练们一开始还有点紧张。

等看到少年游刃有余地回答后,原本的紧张就都变成了卧槽。

不是,余曜这几个回答也太体面了!

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的那种!

就比如说,有个记者问:“余,你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战胜了成名已久的艾莫斯和费利克斯,你现在心情如何?”

这句话回答不好就会得罪人。

不信请看,左右两边的艾莫斯和费利克斯明明知道记者是故意的,仍然不受控制地同时皱了下眉。

余曜却只是微微笑着,眼神明亮,用流利的英文娓娓道来。

“我很高兴自己能够挑战2160,并且因此拿到冠军。这是我对自己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我对自己能够成功非常高兴,并且很期待自己能够继续进步。当然了,我也希望未来能和艾莫斯、费利克斯两位前辈一起,去探索单板大跳台项目的更多可能。”

艾莫斯和费利克斯同时为少年话里那句客气的前辈而心情舒畅。

艾莫斯更是用力拍了拍少年的肩膀,满脸的喜形于色。

这一幕看得不少之前听

说过艾莫斯和余曜关系不好的记者们都睁大了眼。

这能叫关系不好?

那还有什么叫感情好!

下一个记者的角度更加犀利,“余曜,你这次冬奥会一共参加了五个项目,请问你对接下来的四个项目都有信心吗?”

这问题乍一看没什么问题。

其实很有些春秋笔法。

如果余曜答有,显得自大看不上其他选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只要其中一个项目没拿到好的成绩,接下来的比赛都会蒙上一层阴影。

不是说有信心吗,怎么没赢呢?

可答没有的话,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

教练们的目光小刀子一样投向提问的r国记者。

记者下意识地打了个喷嚏,但还是执着地望着台上等待少年的回答。

其他意识到有坑的记者们也都兴奋起来。

自己是没有挖坑,但如果余曜回答的有争议,那话题不就来了!这年头,搞新闻的,图得不就是热度吗!

满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但余曜只是沉吟片刻,就从容地接上了回答。

“信心,是建立在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水准有把握的前提之上。我是第一次参加冬奥,并没有和其他参赛选手同场竞技过,只能从过往比赛上了解大家的优势,并不能准确评断出自己现今在项目中所处于的成绩水准。”

“所以我的信心,只能是针对于我对项目所付出的心血。过去的几个月里,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训练自己,竭尽全力地为每一场比赛做准备,为的就是在这场冬奥会上,为我的国家争取荣誉。”

“如果是从这一点上来说的话,我很有信心。因为我付出过,所以我有信心。”

余曜巧妙地绕开了提问里的陷阱。

这样的答案无疑让不少记者感觉到挫败。

他们试图提出更多更尖锐的问题。

但少年一一接招,春风般温柔的眉眼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每时每刻拍下的高清照片都可以单独成为个人封面。

整整一个小时,记者们愣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了。

很多人已经问到口干舌燥,目眦欲裂。

余曜却只是闲闲地拧开瓶盖,慢条斯理地喝了口水润润嗓子。

场边的教练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比一个嘴角咧得都高。

眼看记者会已经到了尾声,少年始终微笑着,愣是一点破绽都找不着。

记者们就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踢到铁板了。

但这怎么可能!

余今年不是才十六岁吗?!

有人不死心,站起来就问,“余,我可以问问你最想要在这次冬奥中收获多少枚金牌吗?”

这句话不像刚才那句问信心的那么有歧义。

拿这句话去问运动员,十个有九个都会说全部都要,而且不容易激起观众们的反感,顶

多就会觉得回答者年少气盛倒了五六七八瓶。

但这种事情,他也不好多说,只能在心里打定主意,以后要思虑得更周全一点,务必要把余曜的方方面面都小心照顾到。

具体表现出来,就是赵正飞一个电话,原定在华国代表队里站在中后排的少年,就被总局派来的负责人提溜到了举旗手凌燃的身边。

华国代表队这次的进场顺序是按照项目排的。

热度高,实力强的项目,如有凌燃,明清元撑着的花滑,就在前面。

像单板滑雪这种一直没出过冠军,参赛者都寥寥的小透明项目理所应当地被排在了队伍里不太显眼的位置。

余曜本人对此也没什么异议。

走哪不是走,华国代表队乌泱泱的几十上百人,只要不是最前或者最后,基本上很难被观众们注意到。

但赵正飞却很有想法。

他打给总局那边时说的是,余曜已经拿到了冬奥会的第一枚金牌,让他走在前面,露个脸,咱们整个华国队都更有面儿,也是个吉利的彩头。

总局那边的负责人一听,可不就是这个理。

当机立断地重新调配队列。

不仅安排余曜就站在举旗手的旁边,还特意强调了,一定要让余曜把金牌一起挂上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