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临阵换将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3211 字 2天前

卢杞不提这一茬还好,要是提一下,李璬心中会如何作想?

这很现实,也很无奈。

“敢问陛下,将鲁炅调回襄阳后,谁可接替他呢?”

颜真卿疑惑问道。

“御史中丞于颀,为人朴素刚正,可为江南西道节度使。”

李璬慢悠悠的说道。

颜真卿一时间语塞,半天都哼哧不出一句话来。

于颀这个人是朝廷里面出了名的正臣纯臣,去了前线起码不会瞎搞。

可是于颀什么都好,也是开元时期的老官僚,经验丰富。

只是作为节度使,却有个最大的问题:

他不会打仗。

没错,在颜真卿看来,于颀这个官员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去没有带兵的经历。

虽然这个人是从基层小吏干起的,行政经验丰富,为人也刚正,能够独当一面。

但就是没带过兵就是没有作战经验,这也是文人的通病。

“陛下,于颀其他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没带过兵,如何呢指挥打仗?”

颜真卿一脸无奈反问道。

李璬摆摆手,微笑解释道:“朕听闻羽林卫偏将梁崇义,有膂力,善舟楫,且多有在荆襄为将的经验,很会打水战。让他当于颀的副将,二人配合相得益彰,可成大事。”

梁崇义?

这踏马是哪根葱?

颜真卿回忆了半天,愣是没想起这个梁崇义有过出镇地方的经历。

想来,只是在军中担任过偏将而已,从未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

至于李璬为什么要提拔梁崇义,颜真卿想想也就释然了。鲁炅如今“功成名就”,基本上要啥都不缺了。李璬要拉拢这位节度使,需要付出的代价极大。

而且对方还不见得会领情。说不定就是抱着“这些都是我应得”的想法。

然而梁崇义就不一样了,之前名不见经传,如今给于颀当副手。这一战打赢了,他必定要感谢皇恩浩荡。

李璬猜忌颜真卿与鲁炅关系密切,但是他在用人时,发现卢杞不堪用,却没有将卢杞硬顶上去,而是换了更安分可靠的于颀和没什么名气的梁崇义。

从这一点看,李璬的权术手腕就很老辣。他这样操作虽然不一定有用,但也不是被卢杞牵着鼻子走的天子。

他非常有主见,就跟明末的崇祯皇帝一样。

“陛下,微臣还是那句话,不能临阵换将,微臣恳请陛下……”

颜真卿还要再说,却见李璬不耐烦的摇摇头,打断他道:

“颜相公,朝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一手操办。比如说这军粮和粮道的事情,就不可轻忽。

至于,洪州前线的事情,交给于颀就行了。于颀素来有人望,梁崇义善水战,二人双剑合璧,定能破敌的。

至于鲁炅,让他回荆州,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吧。”

李璬的态度甚为坚决,完全不给颜真卿说话的机会。

颜真卿心中暗想,或许这位天子,之前已经听过很多人的建议,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自己再劝,恐怕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微臣遵旨。”

颜真卿满嘴苦涩,对着李琬叉手行了一礼。

……

这天夜里,李光弼正在水寨的住所内看鄱阳湖布防图。

汴州军和荆襄军,其军事部署可谓是各有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汴州军虽然目前局面占优,却被天然分割为两地,一地在江州湖口戍,也就是鄱阳湖的长江入口处,还有一地则是鄱阳湖东面的芦苇荡。

荆襄军则是兵力集中在一处,主要分布在赣江入口。

所以荆襄军的问题在于缺少战略支撑,而汴州军的问题在于如果要攻打豫章,则必从赣江南下。如此避无可避,攻豫章前,非得与荆襄军主力决战不可。

“如果手里再多点人马就好了。”

李光弼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

他的意思是要多一点如汴州军水军这般的精锐部队,而不是随便抓壮丁。

“节帅,郝将军从洪州回来了,说是有重要军情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