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告辞3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225 字 5个月前

结果大明帝国耗尽了力气,换来欧洲各国半死不活,双方谁都没获利,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场愚蠢的战争,但事情就这么怪,有时候明知道很愚蠢却不得不去做,还要努力做好。”

对于战争的结果洪涛没有半点怀疑,大明帝国肯定是获胜者。现在只是拿不准所需付出的代价,如果太大会严重影响大明帝国之后的发展。可以如今的局面双方谁都不会退缩,明知道没赚头也得打。

“如果陛下能说服亲王,是不是可以避免这场无畏的战争!”

对于皇帝的结论科恩不觉得偏颇,大明帝国确实有这个实力。不算海外领地,光是本土的人口和资源就能一口气打到欧洲去。

然而就像皇帝所讲的一样,打来打去双方全亏,图个啥呢?要控制权是一方面,但如果付出的代价太大,拿到控制权又如何?

世界太大,海洋太辽阔,至今为止还不具备少数国家控制全球的可能。换句话讲,就算有一方战败,另一方也无力全面接管,依旧要由当地人统治。

这不就等于白折腾了嘛!军队一撤,用不了几年还是原封不动。军队不撤?和本土相隔万里,下个命令单程几个月,咋指挥呢?大明帝国可不像印加帝国那么好征服,从实力到人口再到文化,都不会心甘情愿被外族统治。

所以说这场战争最好能避免,而关键就在于奥兰治亲王与大明皇帝的谈判结果。

以他对景阳皇帝的了解,说服奥兰治亲王不是没有可能。而只要联省共和国不参与,欧洲联军就没有那么多船只用来作战和运输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