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章 ,统帅部

“第三战区有什么反馈?”

“综合各方面情报,我们判断,日寇要对第三战区发动比较猛烈的攻势。”

“具体说说?”

“郎溪、广德、安吉、临安等地,都有日寇一个师团。湖州、嘉兴等地,也有大量日寇集结。所以,我们的判断是,日寇有可能以徽州(黄山)为目标,发动向心突击。占领徽州。直捣第三战区腹地。”

“哦……”

张庸若有所思。

统帅部的情报,应该是没大问题的。

日寇旅团级以上的部队调动,不可能完全隐瞒的过去。总会暴露的。

但是,张庸有些不同的想法。

就是第三战区当面的日寇,人数可能不少,但是重武器不多。

都是只有75毫米山炮。没有105毫米榴弹炮和重加农炮。坦克部队也很少。全部加起来,不到一百辆。

显然,这不是要发动致命攻击的样子。倒像是佯攻。

吸引国军注意力。

调虎离山。

声东击西。

掩盖主要的进攻方向。

那么,日寇的主攻方向是哪里?

重武器哪里最多,哪里就是日寇的主攻目标。

华北。

日寇重武器很多。

各种榴弹炮、重加农炮、坦克都有。

这段时间,张庸故意让空军没有袭扰华北,就是让日寇集中。

天津卫港口,每天都有大量的日寇重武器上岸。

同时,又有大量重武器从关东军调来华北。是坐火车来的。

昼夜不停。

源源不断。

张庸不知道日寇的具体人数。

但是从日寇的重武器配备可以推断,日寇在华北,至少集中了十个师团。

目前还在继续集中。以后的师团数量会更多。

显然,日寇准备在华北大打出手。但是有些奇怪,日寇到底是要做什么?

是要收复晋西南?再次打通平汉铁路?

感觉不太像。

总感觉日寇在憋一把大的。

问题是,对于日寇的计划,张庸是真的没有头绪。

想了想,或许,自己也可以试探试探?

看看日寇到底是要做什么。

“文白将军。”

“在。”

“这样,你们立刻和九战区商讨,放出风声,要将薛岳兵团和吴奇伟兵团调去第三战区,准备发起反击,收回杭州。”

“专员,薛岳和吴奇伟一旦调离,南昌前线的兵力就很薄弱了。”

“没事。我就是要看看,日寇会不会从九江出击。如果没有,说明日寇所谋者大。重点不在南方。”

“不在南方?”

“对。我担心日寇在华北有大动作。”

张庸没有细说。

因为他也无法确定。需要验证一下。

最简单的验证,就是故意露出破绽,然后看对方会不会上当。

如果日寇立刻扑出来,集中力量进攻南昌,说明日寇在华北,可能只是一般的展开,胃口不大。

最多就是占领黄河以北。包括中条山等地。

但是……

如果日寇不为所动。

明知道南昌兵力空虚,也不主动出击,那就危险了。

说明日寇在华北,有非常大的企图。宁愿放弃其他次要战场。甚至是香喷喷的诱饵。也要完成既定目标。

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时间久了,经历多了,张庸也会一些推理了。

最担心就是日寇有什么庞大计划。

“华北,我们国府在那边,没有主力部队啊……”

“不是有十八集团军吗?”

“他们……”

“向他们通报,就说华北有日寇大量部队集中,请他们注意。”

“好。”

文白将军立刻去安排。

这种通报,就是一封电报的事。倒是简单。

有点复杂的,就是抛出去诱饵。就是南昌。

张庸要用南昌做诱饵,造成南昌兵力空虚的迹象,然后引诱日寇来攻。

不能做得太假。

部队需要真的撤走。并且开赴第三战区。

日寇也是很狡猾的。一般的障眼法,是不可能瞒得过它们的。必须做逼真了。

这种事情,就不是他张庸一个人能操作的。

需要统帅部出面。

需要第九战区、第三战区配合。

特别是第三战区。

“商主任。”

“在。”

“以我的名义给顾祝同发报,请他密切配合。”

“是。”

商震去安排。

统帅部气氛逐渐严肃起来。

因为大家逐渐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很庞大的计划。

第三战区有可能真的反击。

毕竟,薛岳兵团和吴奇伟两个兵团,加起来有十五万人。

这十五万人都是曾经被张庸带领过战斗的,曾经消灭过日寇的106师团等。战斗力较强。

如果全部扑到杭州的身上,驻防杭州的日寇是撑不住的。

除了杭州,张庸还有几个备用方案。

如果日寇出击,来占领南昌,那就和日寇在南昌附近作战,消灭出击的日寇。

虽然薛岳和吴奇伟调走。但是,南昌前线,还有100军,还有167师。肯定能阻挡日寇一段时间。

何况,他的杀手锏,长沙机场,大量国府空军飞机随时待命。

日夜轰炸,多少的日寇都给炸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