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高温超导的突破

重返星门 楪筱祈 1920 字 6个月前

“是钱的问题吗?我可以帮你申请奖学金,我们绝对不允许学生因为经济上的问题而影响学业!”

“不……我不缺钱,纯粹就是忙而已。”夏曦无奈地回复道,想了想,将早就准备好的结论公式发了过去,“这是那两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希望能有点帮助。”

“好吧。”“等等?这是什么?”“有空再聊!我要去验证一下这两条公式!”

连发了3条消息之后,张教授就关掉了微聊,估计是和其他人去验证公式的正确性了。

虽然说有些不厚道,但夏曦专门给谭欣瞳开过小灶,虽然很隐晦,但现在谭欣瞳的理论研究能力应该并不会比这些教授们差太多了,估计加入到教授们的课题组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

拿到夏曦的追加投资之后,郭教授那边的项目已经进入了临床数据采集阶段,通过对人运动数据的采集以及编码,实现对人工关节的驱动。

为此夏曦还专门收购了一家相关的小型医疗辅助器械生产公司,用于为郭教授的团队提供实验条件,不过在夏曦的指示下,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公开,只是将技术理论方面的信息默默地投在了学术期刊上,用作占坑。

研究这个方向的研究所和课题组本来就少,在他们没有自主宣传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吸引什么风险投资的注意,就算有注意到的,郭教授也不会同意。

除了机械义肢方面的应用,神经输出系统在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说机械外骨骼方面,配合神经输出系统,性能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为什么这样说呢?虽然机械外骨骼只是对使用者外在能力的提升,但这个涉及到一个相当核心的问题,就是响应速度,从传感器获得反馈,到电机驱动外骨骼提供动力输出之间,怎样也有几百毫秒的延迟。

如果只是力量型机械外骨骼的输出响应时间比较长,那倒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是轻量型的动力装甲,这个延迟就很要命了,美国的雷神公司研究了那么长时间都没出成果,除了能源问题之外,这个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而搭载了神经输出系统的外骨骼,则能够直接省去传感器获得反馈这个环节,只要进行合理设计,就能够直接驱动电机完成动力输出,只需要十几毫秒的时间,这个响应速度和人机体的响应速度已经差不多了,甚至能提供比人体更强的爆发力而不会存在延迟。

不过这方面的应用明显已经涉及一定的军工技术了,夏曦是不会直接告诉郭教授的,至少不会这么早就通知郭教授。

夏曦定制版本的输出设备已经更新换代成了第三代,虽然只是采集频率有了轻微的提升,但最大的区别则是改装成了无线传输,无需再拖着一条长长的数据线,只要将采集模块插在电脑上,或者是用蓝牙连接手机,就可以实现数据输出操作。

不过获取信息方面,夏曦还是没有使用这种方式,这是因为人眼对图像信息的处理能力是非常强的,视觉信息中包含的数据量要远超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0或1,这也是沉潜式虚拟技术最大的难点之一。

不过夏曦知道,如果要实现沉潜式虚拟实景,前置的技术自己还差得有点多,比如量子计算机,还有足以负担本地解码运算的石墨烯芯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