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操纵“天工”远程工程机器人的感觉,和通过虚拟实境玩游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通过虚拟实境玩游戏,是将人的操作体验进行简化,再输入到服务器进行处理,本质上,对游戏画面的渲染处理,还是发生在人脑之中的,甚至因为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对人的大脑负担反而比在现实生活之中更低。
而天工则不一样,信息无法通过服务器进行中转处理,甚至说,处理意识行为都是发生在机器人的芯片上,而不是人脑之中。
这种感觉是非常难受的,就像将人的意识从大脑之中抽离出来,灌输到小白鼠的大脑之中,运算力之间的差距甚至会让第一次体验的人思考停滞,这还是应用了目前能够生产的最高级别石墨烯处理器的前提下。
虽然信息流的转化可以在硬件执行,但是操作机器人的指令还是需要自己下达的,就好像太空作业必不可少的压缩气体推进器,可以直接作为一个器官一样进行使用,这也是需要熟练的。
当第一个切实可用的“天工”机器人原型机被生产出来之后,当时体验过的几位开发者都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
其他的技术他们都有过向外作为商品推出的想法,唯独这个,他们都表示不希望这项技术真正的推广开来。
在人的意识转移到天工之中的时候,本体的脑活动几乎进入了完全的停滞状态,这意味着人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可以切实转入到虚拟世界之中的。
然而这真的是好事吗?
虽然有不少人常说三次元无爱,想去二次元,但虚拟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的,加上现行法律与伦理之间的问题,三次元的法律到底是否适用于二次元,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现在受到处理器性能的限制,意识的转移还很困难,这些价值高昂的芯片也只能作为消耗品在机器人的核心处被消耗(因为真空环境之中散热速度根本跟不上芯片自身的发热,使用24小时之后基本都会出现问题),但日后可不好说。
夏曦也同意了他们的观点,不过好在之后也很少有“天工”机器人的用武之地了,将版本停留在当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