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水淹之计

此山唤作独山,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在周围都是平地的环境下,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山。不过它的高度也足足有两百多米,地势明显高过周围,正好可以容纳刘可的大军在此躲避洪水。

对于这处地点,刘可到时比较满意,随后又来到了独山东面的淯水河畔。

其实,按照淯水本来的走向,应该是直接向下,就到了宛城。

只是在这个位置突然拐了一个弯,呈几字型,正好从宛城东面绕行而下。

虽然河流的走向是受地势影响,只不过如今暴雨连绵,水面已经距离地面没有多少距离了。

因此,诸葛亮断言,只要在拐弯处筑造堤坝,到时再从堤坝西面掘开一道口子。

大水必将直冲宛城而去,水淹宛城的计划也就立刻成功了。

听到这样的话,刘可大喜,他当场便开始吩咐起来。“孔明,此计便由你来亲自执行,朕调集三千力士,由你来指挥筑造堤坝。

文和,你也不要闲着,朕命你督造船只,准备后续进攻。

子龙你立刻带着朕的手谕返回大营,将所有驻军全都转移到独山这里来。

另外通知兴霸、公绩,带领所有水军,沿淯水而上,来此与朕汇合!”

刘可做事向来果断,只要决定的事情,自然是说干就干。

因此寥寥数语,便将所有要安排的事情吩咐完毕。

不过这也得益于刘可手下的一众谋士,正是他们,早在计划执行之前便将所有要考虑的细节补充完善。

大军调动自然声势巨大,城头上的守军赶忙去禀告。孙策闻言,脸色越发凝重。

“难道刘可是要冒大雨攻城吗?”

因此,他连忙亲自赶到城头,调动守军戒备,随时应对刘可的攻击。

然而随后发生的一切,却令孙策更加摸不到头脑了。

只见一只只军队从城外经过,可是竟没有一人靠近城池三里范围之内。

仿佛在他们眼中,这座宏伟的宛城好似不存在一般,全都擦肩而过,向北行去。

这样的景象实在令人生疑。

别说是孙策了,就连周瑜也不由得皱紧了眉头。